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校友通讯

徐州一中走出的洪堡学者

[日期:2012-01-09] 来源: 作者:

德国的建筑质量很好,刘冬在比勒费尔德的住所就是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从十多年前,徐州一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到今天在国内为数不多且令人羡慕的德国“洪堡奖学金”的获得者,刘冬始终在坚定中前进,在自信中成长,在积累中爆发。2010年,他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THIL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出了跨向国际科研领域的第一步,也打开了一扇希望与梦想之门……

人物档案

刘冬 30岁,工学博士,现为德国洪堡学者,居住于德国比勒费尔德,从事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工作。

从学术新秀到国际会议主席

“我是地道的徐州人。”刘冬的第一句话就透着亲切。

2001年,刘冬从徐州一中毕业,考入了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随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直接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严建华教授、池涌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

“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能急于求成,沉下心来踏实、坚定地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之后的创新和进步奠定基础很重要。”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影响下,刘冬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8年,作为当年仅有的8位博士研究生之一,刘冬获得了浙江大学最高层次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2010年,刘冬负责组织了中日韩三国博士研究生国际会议,并任会议主席。

2010年6月,刘冬博士毕业。为了提高科研水平,2010年9月,刘冬来到法国里昂,成为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THIL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他的妻子也辞去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工作,飞赴里昂与他团聚。

“法国导师对我充分信任”

“我所在的CETHIL研究所的设备非常先进,岗位配置也十分合理,在这里我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专心搞科研。合作导师也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刘冬说,自己所在的课题小组,研究员,副教授,工程师和他四个人分工合作,每两周大家碰面一次,汇报进度,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提出各自新的想法和建议。如果平时谁有问题,随时可以跟大家约个时间坐下来商量。很多科研以外的琐事会专门有秘书去解决,刘冬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专心科研。

“在研究所,大家并不特别在意职位高低,习惯互相直呼名字,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刘冬说,在法国,正式研究员是终身职位、公务员性质,没有上课的压力,只需要做好研究即可。研究员们并不在乎发表文章的多少,更注重论文质量和国际声誉,一般一年发表一两篇高质量的文章。

在法国里昂的生活是惬意舒适的,周末可以带着家人出门休闲或者旅游一下。里昂有个城市公园———金头公园,是法国最大的公园之一,有各种植物和动物,参观是免费的,周末很多家庭都会来这里野餐,很热闹。

“研究要真正推动科学进步”

去年3月,刘冬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洪堡奖学金,洪堡奖学金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每年全球只有不到500名科学家有机会获得这项奖学金。

作为洪堡学者,刘冬在去年10月前往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开展新的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燃烧学会候任主席,燃烧学国际顶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前主编Kohse教授。

“Kohse教授对我的影响很大,有一次跟她讨论一些新的想法和计划,她看了之后回复我说,她关心的是真正能推动科学进步的基础研究,一个科研工作者要从基础研究上对人类科学进步有所贡献,我现在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燃烧学领域,刘冬所在的实验室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众多先进仪器的实验室,是国际顶级的实验室之一。

“国内大学实验室里一台上百万元的先进仪器,在我们实验室仅一个房间就放了两三台。”刘冬第一次参观实验室时,被这里先进的科研设备和雄厚的研究基础深深触动。

“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在德国从事的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污染物的研究,对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具有较为重要的基础意义,也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

至今,刘冬已发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EI论文2篇,ISTP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受邀成为Energy&Fuels等国际权威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专业审稿人。此外,他还成为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

今年将获德国总统接见

“作为对洪堡学者的最高礼遇,从1954年起,每年德国总统在总统府哈默尔施密特别墅接见当年的洪堡学者及其家属,今年6月份,我和妻子将前往柏林参加洪堡年会,届时将得到德国总统的接见。”刘冬对此充满了期待,“今年8月,洪堡基金会还会给我和妻子提供免费环德文化旅游的机会。”

“目前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热点课题之一,祖国也很需要此类的专业人才,作为青年学者,我有责任为国家做出贡献,今后希望将研究的尖端技术带回祖国。”刘冬说,自己的父母都生活在徐州,自己一直希望在结束德国研究工作之后,能够尽早回国,到大学里继续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 德国印象

育儿补贴

可领到孩子25岁

比勒费尔德是德国20个大城市之一,有30万人口,位于Teutoburg 森林旁边。城市环境非常好,有大量的树木和草坪。刘冬的住处附近就有个小森林,非常漂亮,尤其是在秋季。小森林里有专门给跑步人修的跑道,刘冬和妻子早上经常在那里散步。

“比勒费尔德的物价不高,一般一个人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家人,生活压力不大,福利很好,假期挺多,我们可以经常出去旅游。”刘冬说。

“在德国,一个人交税,全家人都可以享受到全面的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生小孩不用花钱,还能有补助。大多数德国人是愿意交税的,因为丰厚的税收保证了德国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险。”

德国政府鼓励人们多生小孩。Regina是刘冬的一位德国朋友,Regina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可领到每月184欧元补助,第三个孩子每月能领190欧元。如果Regina继续生孩子,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可领到215欧元,这笔钱一直领到孩子25周岁或有了固定收入为止。

文字整理 记者 李芳

图片由刘冬提供

转载自都市晨报2012年1月5日C12版

上一条:校友权瀚文入围顶尖国际数学竞赛决赛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友通讯
校友通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通讯 >> 正文
校友通讯

徐州一中走出的洪堡学者

2012年01月09日 00:00  点击:[]

德国的建筑质量很好,刘冬在比勒费尔德的住所就是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从十多年前,徐州一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到今天在国内为数不多且令人羡慕的德国“洪堡奖学金”的获得者,刘冬始终在坚定中前进,在自信中成长,在积累中爆发。2010年,他成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THIL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出了跨向国际科研领域的第一步,也打开了一扇希望与梦想之门……

人物档案

刘冬 30岁,工学博士,现为德国洪堡学者,居住于德国比勒费尔德,从事可再生能源的科研工作。

从学术新秀到国际会议主席

“我是地道的徐州人。”刘冬的第一句话就透着亲切。

2001年,刘冬从徐州一中毕业,考入了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随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直接攻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严建华教授、池涌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

“在科研的道路上不能急于求成,沉下心来踏实、坚定地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之后的创新和进步奠定基础很重要。”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影响下,刘冬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8年,作为当年仅有的8位博士研究生之一,刘冬获得了浙江大学最高层次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2010年,刘冬负责组织了中日韩三国博士研究生国际会议,并任会议主席。

2010年6月,刘冬博士毕业。为了提高科研水平,2010年9月,刘冬来到法国里昂,成为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THIL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他的妻子也辞去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工作,飞赴里昂与他团聚。

“法国导师对我充分信任”

“我所在的CETHIL研究所的设备非常先进,岗位配置也十分合理,在这里我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专心搞科研。合作导师也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刘冬说,自己所在的课题小组,研究员,副教授,工程师和他四个人分工合作,每两周大家碰面一次,汇报进度,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提出各自新的想法和建议。如果平时谁有问题,随时可以跟大家约个时间坐下来商量。很多科研以外的琐事会专门有秘书去解决,刘冬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专心科研。

“在研究所,大家并不特别在意职位高低,习惯互相直呼名字,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刘冬说,在法国,正式研究员是终身职位、公务员性质,没有上课的压力,只需要做好研究即可。研究员们并不在乎发表文章的多少,更注重论文质量和国际声誉,一般一年发表一两篇高质量的文章。

在法国里昂的生活是惬意舒适的,周末可以带着家人出门休闲或者旅游一下。里昂有个城市公园———金头公园,是法国最大的公园之一,有各种植物和动物,参观是免费的,周末很多家庭都会来这里野餐,很热闹。

“研究要真正推动科学进步”

去年3月,刘冬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洪堡奖学金,洪堡奖学金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每年全球只有不到500名科学家有机会获得这项奖学金。

作为洪堡学者,刘冬在去年10月前往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开展新的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燃烧学会候任主席,燃烧学国际顶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前主编Kohse教授。

“Kohse教授对我的影响很大,有一次跟她讨论一些新的想法和计划,她看了之后回复我说,她关心的是真正能推动科学进步的基础研究,一个科研工作者要从基础研究上对人类科学进步有所贡献,我现在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燃烧学领域,刘冬所在的实验室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众多先进仪器的实验室,是国际顶级的实验室之一。

“国内大学实验室里一台上百万元的先进仪器,在我们实验室仅一个房间就放了两三台。”刘冬第一次参观实验室时,被这里先进的科研设备和雄厚的研究基础深深触动。

“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在德国从事的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污染物的研究,对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具有较为重要的基础意义,也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

至今,刘冬已发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EI论文2篇,ISTP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受邀成为Energy&Fuels等国际权威期刊,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专业审稿人。此外,他还成为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

今年将获德国总统接见

“作为对洪堡学者的最高礼遇,从1954年起,每年德国总统在总统府哈默尔施密特别墅接见当年的洪堡学者及其家属,今年6月份,我和妻子将前往柏林参加洪堡年会,届时将得到德国总统的接见。”刘冬对此充满了期待,“今年8月,洪堡基金会还会给我和妻子提供免费环德文化旅游的机会。”

“目前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热点课题之一,祖国也很需要此类的专业人才,作为青年学者,我有责任为国家做出贡献,今后希望将研究的尖端技术带回祖国。”刘冬说,自己的父母都生活在徐州,自己一直希望在结束德国研究工作之后,能够尽早回国,到大学里继续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 德国印象

育儿补贴

可领到孩子25岁

比勒费尔德是德国20个大城市之一,有30万人口,位于Teutoburg 森林旁边。城市环境非常好,有大量的树木和草坪。刘冬的住处附近就有个小森林,非常漂亮,尤其是在秋季。小森林里有专门给跑步人修的跑道,刘冬和妻子早上经常在那里散步。

“比勒费尔德的物价不高,一般一个人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家人,生活压力不大,福利很好,假期挺多,我们可以经常出去旅游。”刘冬说。

“在德国,一个人交税,全家人都可以享受到全面的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生小孩不用花钱,还能有补助。大多数德国人是愿意交税的,因为丰厚的税收保证了德国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险。”

德国政府鼓励人们多生小孩。Regina是刘冬的一位德国朋友,Regina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可领到每月184欧元补助,第三个孩子每月能领190欧元。如果Regina继续生孩子,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可领到215欧元,这笔钱一直领到孩子25周岁或有了固定收入为止。

文字整理 记者 李芳

图片由刘冬提供

转载自都市晨报2012年1月5日C12版

上一条:校友权瀚文入围顶尖国际数学竞赛决赛

【关闭】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