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国旗下讲话

第八周国旗下讲话

[日期:2019-04-08] 来源: 作者:

学习在别处

 

徐欣彤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所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学习在别处”。

大家觉得,学习是什么呢?是书斋寒窗,十年磨一剑,还是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或许广义一点,我们可以视其为获取的途径:习得知识,获取技能,体味情感,莫不是学习。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解的好。“从前的教育奉行‘学习即生活’,而教育革命之目的,则是贯彻‘生活即学习‘。”我想徐州一中近来组织的这一系列研学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一届届的学生们走出校园,去往博物馆、汉画像石馆、点石园、楚王陵、兵马俑馆等教育基地,以研学的方式考察徐州的乡土文化与艺术资源,真实感悟华夏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人文积淀,收获别样的学习成果。
   十分荣幸,我得以成为徐州一中艺术研学交流考察团中的一员,有些许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去往北洞山楚王陵,体会风土人情,漫谈所思所想。
   毕竟如果只是日复一日狭义的课堂学习,不免会让人麻木的吧。大部分的时期,我们不是无事可做,却也并不感到充实。我仍在不断的获取知识,可味同嚼蜡;我仍试着去交流写作,可自观自省难以下咽。有那么一阵,我意识到自己在干涸,一种和青春的“体验、收获、再创造”不相称的干涸。我将道路越走越窄了,像是身体与灵魂就要埋没在了世俗意义的学习里,忽略了那一句“在路上”。
   正如人人耳熟能详的“工夫在诗外”,我们毕竟要记得,现行的传统体制是教育的一部分,可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学习之目的不在于考、不在于教、甚至不在于会;它不过是一种你只要生活就必须经历的状态。与其只愿认可某一种学习,努力用这一套理论不断学着如何解释生活解释的更好,不如不再逃避,真正的去学习如何生活生活的更好——不妨走出书斋,不妨暂离校园,换一换学习的不同打开方式——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学到了”。
   坐而论道是为学,起而驳辩是为学;读万卷书是为学,行万里路是为学。如果我未曾想要去观摩一番这批建制规整的汉墓,我可能永远不会知晓汉朝曾有一位喜欢记录生活的地主将一切朴素欲望录于画像石之上,不会知晓六世楚王以朱砂敷墓的奢靡要求,不会去探寻司马桓魋的奇闻逸事,更不会有幸得见孙语嫣同学洋洋洒洒挥笔立就的千字文言游记…诚然,我无法证明这是一个教育的最好的或是最坏的时代,我也无法证明探寻这几座偏僻的古墓比一下午的高中课程重要,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去证明自己想要的生活,让“好好学习”这句话,说的更有底气。
   时间永是流驶,生活又怎能仅是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呢?或者换言之,一张书桌又怎能完全安放生活呢?破也好,立也罢;起身也好,离去也罢;称颂也好,批判也罢;总有些回归到“人”本身的学习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践行的,而后如户枢如流水,方有进步、方有充实。这次研学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才刚刚起步,尝试真正地构建生活与学习的融合。
    常临他地,多闻别处;“汝果欲学习,学习在别处”——谨以此句,与诸君共勉。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建设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国旗下讲话

第八周国旗下讲话

2019年04月08日 15:29  点击:[]

学习在别处

 

徐欣彤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所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学习在别处”。

大家觉得,学习是什么呢?是书斋寒窗,十年磨一剑,还是身体力行,实践出真知?或许广义一点,我们可以视其为获取的途径:习得知识,获取技能,体味情感,莫不是学习。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解的好。“从前的教育奉行‘学习即生活’,而教育革命之目的,则是贯彻‘生活即学习‘。”我想徐州一中近来组织的这一系列研学活动,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一届届的学生们走出校园,去往博物馆、汉画像石馆、点石园、楚王陵、兵马俑馆等教育基地,以研学的方式考察徐州的乡土文化与艺术资源,真实感悟华夏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人文积淀,收获别样的学习成果。
   十分荣幸,我得以成为徐州一中艺术研学交流考察团中的一员,有些许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去往北洞山楚王陵,体会风土人情,漫谈所思所想。
   毕竟如果只是日复一日狭义的课堂学习,不免会让人麻木的吧。大部分的时期,我们不是无事可做,却也并不感到充实。我仍在不断的获取知识,可味同嚼蜡;我仍试着去交流写作,可自观自省难以下咽。有那么一阵,我意识到自己在干涸,一种和青春的“体验、收获、再创造”不相称的干涸。我将道路越走越窄了,像是身体与灵魂就要埋没在了世俗意义的学习里,忽略了那一句“在路上”。
   正如人人耳熟能详的“工夫在诗外”,我们毕竟要记得,现行的传统体制是教育的一部分,可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学习之目的不在于考、不在于教、甚至不在于会;它不过是一种你只要生活就必须经历的状态。与其只愿认可某一种学习,努力用这一套理论不断学着如何解释生活解释的更好,不如不再逃避,真正的去学习如何生活生活的更好——不妨走出书斋,不妨暂离校园,换一换学习的不同打开方式——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学到了”。
   坐而论道是为学,起而驳辩是为学;读万卷书是为学,行万里路是为学。如果我未曾想要去观摩一番这批建制规整的汉墓,我可能永远不会知晓汉朝曾有一位喜欢记录生活的地主将一切朴素欲望录于画像石之上,不会知晓六世楚王以朱砂敷墓的奢靡要求,不会去探寻司马桓魋的奇闻逸事,更不会有幸得见孙语嫣同学洋洋洒洒挥笔立就的千字文言游记…诚然,我无法证明这是一个教育的最好的或是最坏的时代,我也无法证明探寻这几座偏僻的古墓比一下午的高中课程重要,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去证明自己想要的生活,让“好好学习”这句话,说的更有底气。
   时间永是流驶,生活又怎能仅是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呢?或者换言之,一张书桌又怎能完全安放生活呢?破也好,立也罢;起身也好,离去也罢;称颂也好,批判也罢;总有些回归到“人”本身的学习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践行的,而后如户枢如流水,方有进步、方有充实。这次研学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才刚刚起步,尝试真正地构建生活与学习的融合。
    常临他地,多闻别处;“汝果欲学习,学习在别处”——谨以此句,与诸君共勉。

 

 

 

 

【关闭】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