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
心忧政事,砥砺前行
——记徐州市第七届模拟联合国大会会议
一、高一15王芊淳: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一十五班的王芊淳。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模拟联合国活动有感。
模拟联合国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徐州一中模拟联合国社团成立于2013年,每年都吸纳了大量的同学加入。短短几年间,徐州一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模联活动。2017年7月我校组织学生赴北京参加了芝加哥大学模联大会。2018年5月组织参加了徐州市第六届模联大会,7月组织赴上海参加了哈佛大学模联大会,12月组织召开了校内模联大会。
4月26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2019第七届徐州市模拟联合国大会。本次大会为期三天,由徐州市学生联合会、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会举办。
参会的大都是中国矿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以及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徐州一中团队是唯一一个高中生团体。大学生代表们来自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英语发音比我们的英语听力还要国际范。大家齐聚在矿大化工学院的礼堂,共同讨论全球气候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国代表思想的摩擦、碰撞,以及最后的交融。
作为澳大利亚代表参加英文会场,我需要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外交发言人。随着大会的不断推进,各国在交流中渐渐走向联合。各国就技术转移、资金、碳市场机制、碳信用额度交易、碳市场透明度5大主题构建起框架,并在每一次动议、发言中补充细则。一次次文案的修改,一次次激烈的动议,一遍遍练习演讲……雨水无法浇灭我们的热情,黑夜无法熄灭我们闪光的眼眸。大会上处处留下了我们奋斗的影子。
作为高中生,我的知识面不如大学生广,英语能力也不及他们高,但我转变了角度,从细节入手,考虑到了一些其他代表可能忽略的问题,为澳大利亚的立场赢得了倾听与赞赏。
当然,在交流中也不免有意见与分歧,但各国代表不断商讨,决策,最后推出一份较完美的文案。这也许就是合作的力量。倒数第二场会议,主席对代表们的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让我们畅谈自己的观点。我也参与了这会后的自由交流。我想在模联的会场里,体现的不仅是模拟的国际磋商,更是现实世界中的包容、开放与团结。
在闭幕式上,我很惊喜与搭档获得了“最佳外交官”的奖项。模拟联合国大会培养了我的学术兴趣,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增强了我的信心。我会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感谢学校给予我们的支持,也非常感谢杨子龙老师倾情的陪伴、关心与帮助。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积极参加,体验这类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学知识又涨才能,成为德才兼备、文武兼修的人才。
下面请刁倩同学分享她在中文会场的经历。
二、高一12刁倩:
我不像王芊淳那么优秀,可以跟留学生用英语无障碍交流,所以我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的“身份”参加了中文场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议题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身为一个理科生,讨论财经类的议题,对我来说着实有难度。初到会场非常紧张,但所幸同会场的同学们都一直在鼓励我,给予我勇气和信心。而且,我还有一个非常优秀,富有经验的搭档——来自矿大的“德国财政部长”。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方面,我原本也并不太了解,但经过会前的学测及培训,以及立场文件的准备,都让我对世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之间的磋商非常激烈,其中以中国、墨西哥、俄罗斯代表尤为突出。
第一次参加全市范围的模联会议,第一次同这么多的大学生一起交流、磋商、辩论、演讲,我不敢说自己有怎样好的表现,只能说通过这三天的会议,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而并不是单单只追求一个结果。
这三天的会议,让我认识到什么叫做未雨绸缪,相关议题的前期材料需要提前搜集和消化吸收,演讲稿需要提前酝酿和整理行文,待到开会现场时,仅靠临时搜集并东拼西凑起来的稿子显然不靠谱。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真正的会议中,不单单只是本国代表之间的配合,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国家代表进行磋商,对本国所提议案达成共识,取得更多国家代表的支持,本国的议案才有可能获得大会的表决通过。此外,本次模联活动还让我意识到关注时事政治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彼此或许都会走进不同的行业领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假如我们不关注时政,不了解国际形势,那么我们又怎能担得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呢?
本次模联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在会议中尽情享受了辩论所带来的快乐,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更充实了平淡的高中生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政治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无关身份、无关性别、无关文理,我们青年学生,也更有责任更有义务,心忧政事,砥砺前行!
2019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