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有神山,丽江西北;高擎入云,名曰玉龙。
——2019暑假研学旅行报告
这是我在南方度过的第一个盛夏,也是我情陷云南的美好开始。
当电视和照片上碧蓝的湖泊、蜿蜒的雪山和漫步的牦牛,真真切切地落在我的视网膜上,刺激着我的视觉神经时,我才发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我的手被紧紧的攥住,我的腿不用自主地跟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旅人围着火把跳跃时我才明白“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壹——星回佳节例相沿,火炬村村照稻田。
一片火光烛天。熊熊燃烧的火把冲破每个人的心门,用光亮与炙热传递着陌生人间的友好与热情。在这里,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旅人围在一个个火堆旁,奔跑、舞蹈、呐喊,尽情享受着纳西族的盛大节日。纳西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聚居程度较高,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纳西人民主动学习汉文化,使得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但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里,纳西族妇女们披上了她们最喜爱的“七星羊皮”,男人们也都扎紧绑腿,伐下一支支松木枝,他们要烧最旺的火,以求生活红火,子孙满堂。明亮的火焰前,我的手被纳西族人紧紧地握住,整个人被拉进跳舞的圆圈中;我和着他们的节拍奔跑、舞动,和他们一起为节日而呐喊;我卒不及防地被一只陌生却又温暖的手涂了一脸象征幸福好运的炭黑,纳西人民总是毫不吝啬地把他们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我突然明白:了解的最好方式便是参与,感受的最好途径便是融入。我惊喜地发现,原来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便是最好的中国。片片火光映出滚烫的欢笑脸庞,欢声笑语,久久不息。

贰——清澈通透胜翠玉,流水淙淙溅白珠。
源自玉龙雪山的万古冰雪消融之后,顺着峭壁流淌而下,经过流水的搬运,侵蚀,不断汇集为山涧、溪流,最终在蓝月谷上游深谷之中形成了清澈见底、甘冽无比的河流。因河床由白色石灰岩构成,使整条河流呈现出白色光泽,显得分外纯净。玉龙雪山上的冰川融水,卷携着山体中的硫酸铜蜿蜒而下,硫酸铜遇水,显现出清澈透亮的蓝,湖岸四周的古树更是给蓝月谷带来一抹别样的神秘色彩。远处雪峰背衬,近乎凝固的湛蓝中,些许的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皑皑雪峰,蓝天白云下,山水一脉,天水一色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漫步在蓝月谷的步行小道上放眼远眺,蓝天碧水,感受着大自然千年以来的无私馈赠。映天雪山苍云横,接天古树碧波开。湖水渐远渐绿,由绿而蓝,斑驳的深绿、透明的浅黄,似玉的洁白、清澈的透明,无数种颜色演漾在一起,汇集在湖面,雍容大度,水色随着天空的变化而变化,深深浅浅,不一而足。每逢阴雨天气,那湖水便成了灰白色,与那天空遥相呼应。感叹蓝月谷神奇水色之余,更多的是对自然神奇力量的无限崇敬。那雪水成千上万年的冲刷,终造就了这颗镶嵌在雪山脚下的明珠。
叁——滇有神山,丽江西北;高擎入云,名曰玉龙。
远处,连绵的玉龙雪山高耸入云,山上植被奇秀,郁郁葱茏。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
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处于青藏、云贵2个高原的衔接部位及滇西北横断山区和滇东高原区2个地貌形态组合区域的交界地带,为横断山系云岭山脉的主峰,是第四纪中大幅度抬升所形成的石灰岩断块褶皱山。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发育有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
玉龙雪山,山体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的碳酸盐岩构成,厚度在3000米以上,部分已变质为大理岩。山体南部有石炭系、二叠系玄武岩与灰岩互层。玉龙雪山东麓有白水河与黑水河奇景,这两条河的一条河床发育在石灰层中,另一条则发育于玄武岩中。前者的河底全为白色的石砾,水质清冽;后者则正好相反,石砾黑黄。在这个典型的阿尔卑斯式大型冰川谷地形中,随处可见冰川侵蚀作用留下的冰斗与角峰。此刻,当我真的在生活中看到、听到这些都只曾出现在的地理课本上的岩石名称以及外力作用时,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看似专业性十足的问题了。适逢丽江雨季,山上阴雨绵绵,加之以时不时出现的高原反应,登山的路显得更加艰难。我们缓缓地向最高点攀着,攀得越高,高原反应越是强烈、持久:胸闷,头晕,气喘……而我们只能不断地依靠吸氧来缓解症状。一路上走走停停,越往上,空气愈加稀薄,我们停下的频率就越高,每个人的脸上都出现了倦态,原本活跃的一行人变的少言寡语,很累却不愿放弃。好在沿途多变的地形,似乎也为我们加持着能量。我们一边欣赏着风景,观察着不同海拔处山川地形的变化,一边努力地接近终点。终点处的红色旗帜随着风恣意飘荡,那路途似乎很近,却又迟迟无法到达。望着飘扬的旗帜,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高中生活竟和这段路程出乎意料的相像:即将高二的我们清楚地知道,两年后,我们高中生活的终点会是哪里。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光,但足够一个人从谷底逆袭到山巅,也足够让一个人从山巅摔下谷底。而我们能做的,好像就是像现在这样,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看着终点越来越近,心中的那份渴望与憧憬也越发强烈。快了,快了!在坚持一下就到了!终于,我站在4680米的石碑前,感动的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涌出。望着眼前绵延的山脉,望着下面不断向上攀登的旅人,我默默地许下小小的心愿:望高中的自己,也能像现在一样,拥有着不断向上攀登的坚毅与勇气;望两年后的自己,站在终点回望短暂的高中生活、展望未来时,也能笑着流下无悔与感动的泪水,感谢自己三年的不懈拼搏。

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是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它很好地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也给我们带来了书本知识所不及的生活体验:祖国各异的风土人情;大自然蕴藏的地理、化学、物理知识;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面对困难时的坚毅……如此种种,受益颇深。走出教室,从不同的角度收获知识、技能,也是我们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高中生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