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开学复课后第一次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十四班的朱紫妍。
人们总是期盼新年伊始,而今年,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一场疫情从内陆腹地迅速席卷。
起初只是一座城、几个数字、一条条不可捉摸的信息,而后我们困守一隅、关注着方寸屏幕那端的世界:地图上那些陌生的地域被标注,而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病例数字随着时间过去而攀升。当一切堆积,迫近,势不可回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已身在其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有无数的白衣天使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响应国家的号召,投入抗疫一线。他们也曾有对家人的挂念,也听过前线危险的警告,但疫情严峻,他们眼里只有呻吟的国土,只有啜泣的病患。这是侠士的奉献,医者的担当,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将疫情控制住。他们就如同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疫情下的我们,开始了新的教学形式——线上教学
对于多数老师来说,开展线上教学可以与学生多方互动、教学相长。对于我们,课堂由学校到网上,与老师交流可以用网络词汇,增多了许多趣味。虽有诸多好处,但对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要熟悉软件的各种功能,还要对传统教案进行创新。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更强的自控力,以及更集中的注意力,可线上线下终究是不同的。即使学习依旧,监督依旧,沟通依旧,网课也无法还原真实校园中那种独有的仪式感,隔了一层屏幕的师生,看似很近,实则很远,在单纯的知识传递之外,有许多情感和故事悄然缺席。
如今春暖花开之日,我们重返校园,学校为我们的学习和起居都制定了新的安排。去食堂就餐需要分班级,分区域,分时间每个同学间用隔板隔开;洗澡安排了固定的时间,无论是在教室上课还是在校内活动都需要佩戴口罩;每天早中晚要分别测一次体温。或许有些同学还没有习惯,又或许认为如今疫情已被控制住,这样的安排没有必要。也正是因此我们有时会见到不戴口罩在校内闲逛的同学,不在规定时间地点做规定事情的同学。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多一份小心,多一份责任,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为同学老师的健康着想,服从学校的各项安排,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如今我们回到教室上课,和同学玩耍嬉笑,和老师并肩备考。一学期已经过去近半,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回归紧张的学习状态。还有几十天的时间,高三的同学们就要进入高考的战场,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也会进入严峻的备考阶段。树上的果子不是一夜长成的,江河大海也不是一天就汇成的。我们要抓住课堂和假期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光,有规划的学习与放松。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努力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为我们砌向通往成功的道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要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最后,愿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愿国家四海昌平,山河无恙......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高二<十四>班的朱紫妍同学,热情开朗,团结集体,上学期在江苏省共青团举办的青年演说家比赛中获得了“省二等奖”。
周会——德育处谢凤艳处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经历过一个特殊的春节,超长的寒假,在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回到校园,又一次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不知道大家心中有什么样的感慨?能够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能够身体健康,安心读书,在篮球场打个球,跑跑步,是件多么宝贵的事。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些可能是已经失去的和难以保障的。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形势好转,但放眼世界,依然形势严峻,正处于全世界联合战役防控的胶着阶段。整个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
我们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段正在展开、我们所亲历的历史,就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我们应该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疫情像一把双面镜,照出了人性的美好,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疫情是一次检验,检验出各国政府的本质,究竟是真的为了人民还是口头上的全民福利。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疫情像一场大考,这个长假过后,回到校园,有人成为横空出世的黑马,也有人变成坠落的星星。区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严格的自律,细致的时间管理,永不言弃的坚持。我们既要有对信念的坚守,也要有对常识的尊重,对习惯的养成,对能力的积蓄。胜利不靠空喊,需要行动;行动不靠指望,要从我做起。
作为德育处长,我今天不想就学习问题讲太多,不想谈理想信念这样大的话题,我想谈谈一些小事。希望从这些小事里,每个人都会思考、会体察、会分辨、会在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希望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担当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挺身而出,临危不惧;团结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我们必须把这些良知像基因一样镶嵌到自己的心脉里。
从高三定下开学日期前半个月,我们就一直在学校里忙着做各种准备工作,上级部门不放心,一遍遍的来检查、视导、督促防疫物资和开学措施的落实。搞了各种演练,年级处一遍遍的制定修改开学方案、人员安排、细到每个时间段,谁在哪个岗位,做哪项工作,怎么吃饭,如何错峰,怎么洗澡,如何每日三检,万一遇到紧急状况应该怎么办?班主任们一遍遍的统计暂缓返校名单、住宿不住宿的更改名单,收彭城码、承诺书、健康卡,到食堂、教室贴姓名,把吃饭定点定位,丝毫不敢放松大意。
说了这么多,是想让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我们能正常的开学复课,你知道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吗?万一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一例输入性的病例出现,就有可能让无数人的努力泡汤吗?在这方面,钟南山院士对所有已开学的学生做出了两点忠告:
1,大家时时记住,我们每个人心中除了有一个“小我”,还应该有个“大我”,而且在危难的时刻,在非常的时刻,“大我”是最重要的。
只有大家做出了奉献,我们自己才能保得平安。就像这次疫情一样,我们很多同学的家长,你的爸爸妈妈、叔伯阿姨,甚至你自己都参与了这个疫情的战斗。你能够按照我们提出的要求,能够居家,能够减少接触,能够防护自己,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别人。
2,就是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包括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同学们在一起要有一些距离。这些方面只要保护好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就能继续下去。
所以请大家记住,风险等级提升,个别地区再度封城,开学延期、紧急叫停,这些措施都证明了疫情还没有过去。张文宏教授说,它极有可能会在我们松懈的那一刻,来个第二波爆发!
再加上,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都还不建议大家摘口罩。
那我们还是乖乖听话吧!请大家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像考试一样吃饭。
我想说说三个年级开学复课进校时候的情形,高三花了一天的时间,人员比较松散,不聚集。高二上午、高一下午,时间紧,任务重,得收承诺书、健康卡,还得测温消毒,学校安排了大量的老师和党员志愿者来帮忙运送行李。因为在那之前,就已经有家长反映到教育局,要求让家长进校,帮忙搬行李铺床铺,被我们拒绝了。因为疫情期间要求家长和外来人员不得入内,要严把入门关,才能保校园一方平安。高二高三都没什么异常,很快就搬完了。高一的小朋友们让我们大跌眼镜。虽然事前要求精简行李、贴好标签,有人帮忙运送。但是当天一看,有带5、6个箱子的,有大包袱小塑料袋、牛奶箱子、洗澡篮子,叮里咣啷一大串的,有被褥包上贴的姓名一碰就掉了的。更有意思的是带轮子的箱子们,也被扔在校门口内侧,小神兽们背着书包在宿舍等着箱子被运过去。眼看校门口内侧行李越堆越多来不及运,我带着高一两位负责行李转运的女老师,不断的邀请路过的男生,帮忙把大包裹搬上车,请空手回宿舍的同学帮忙拖箱子回宿舍。并请司机师傅帮忙叫没拿箱子的小朋友们回来拖箱子。
在这个过程中,有小孩经过测温程序进了校门,来找箱子,发现已经被我们安排别人拖走了,于是再拖一两个别人的走,切实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但也有被怼的情形,我喊一个空手的学生帮忙,他回了我一句“我不住校”,然后就走了。
可能有人说,哎呀,他们还小,还需要我们照顾呢。是的,的确,在父母面前,好多人还只是个宝宝。但我的理解:教育,需要让每一个孩子更智慧地辨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因果,更深刻地把握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疫情当前,成年人们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孩子们而战。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孩子,你们,都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你们需要从当下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提升能力,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为我们共同的命运而战,将来的世界,得靠你们去扛起。在疫情面前,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因为承担了才会成长。
90后,这群曾经被认为不能担当大任,令人担心的一代,已经交出了他们的答卷。在武汉这座城市病了的期间,有无数的普普通通的年轻人,选择留下来,为她疗伤,许多年轻人自发组成了志愿者服务队,的哥、快递小哥、饭店老板、咖啡店员工、环卫工人……帮助居家不能外出的居民购物采买,帮助医务工作者解决吃饭问题,解决上下班没有交通工具的问题……都在默默付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00后,从现在做起,不晚!
那些每天统计的死亡数字,对于我们而言,要能够感受到每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活生生的生命,是一个个曾经幸福的家庭,我们要有能够感同身受共情的能力,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全、三观端正的人。我希望:“无数的人与远方,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对于你们,不仅仅只是句书本上的话而已。我们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就是为当下负责;我们为当下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
我们相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