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卞东华
写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状态,“立人”和“立言”是相统一的,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自我修炼过程。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生命状态不同,其生存的文化背景、文化环境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努力做到采用有差异的指导方法。
一、变作文为抒发真情实感的一个平台
所谓的“我口写我心”,一是“我口”表达得很流畅、很丰富;二是学生写有兴趣;三是作文材料的获取、选择、组织和表达艺术的提高。现在高中学生作文大体有三种状况:
(一)从心理层面讲,学生没有兴趣来写。我们对300多名高中学生进行的关于“生活与作文”的调查统计表明,学生“不喜欢作文(应付,为完成任务)”的占29.7%,真正“喜欢”的也只有13.0%,他们中的不少人觉得作文是一种负担,甚至更糟糕的是“害怕、讨厌”作文的也占到了11.3%,35.3%的学生认为“写作的动因”就是“为考试做准备”,35.3%的学生感到“应付考试,照搬套路,过于功利化”是“当前作文最大的弊端”。
(二)从生活层面说,学生没有内容可写。他们的生活就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家庭的两点一线。我们的调查统计表明,30.3%的学生认为“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就是“生活单调无新意”,27.3%的认为“当前作文最大的弊端”在于“远离生活,缺乏感悟,过于高调化”,他们笔下之所以写不出丰富多彩的东西,实际上是他们相对贫乏、单调生活状况的反映,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没有打开,他们的思维天地没有打开,没有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或者说没有引导他们投身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认为“有所感悟,不吐不快”“写作动因”的学生就占38.7%,而3 4.0%的觉得“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情感体验”是“最能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这说明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愿望和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渴望。
(三)从方法层面讲,学生不懂怎样去写。表现为或者不知道怎样去写,或者写不到自己理想的境界,或者阅读感悟太少,指导不对路到位或不得力。调查发现,“作文写不好的原因”,15.0%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对路指导”,34.7%的学生觉得是“缺乏文字的敏感性”,20.3%的认为“指导乏味,少有创新,过于程式化”是“当前作文最大的弊端”。这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和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把原大纲详细的分年段要求整合到新课程标准之中,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深入学生实际看来,现在的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为了应付的作文。他们按成人社会的模式来应付,言不由衷,说的不是他们真实的思想,也不是他们的心理、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情感所应表达、所能表达的内容,从语言到情感到形式都跟他们的生命状态相差甚远,这是我们作文的现实状况。脱离现实生活的闭门造车式的作文课“苦”了学生,急煞了教师;硬逼着学生仿范本、编作文如同八股取士一样有害于创作,更不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与成长。
周围生活中长有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演绎,社会热点、影视歌星、节庆活动等都可以引发他们心动神摇。这些情感体验、心理活动都可以入文。大自然、社会、家庭、师生、邻里间的真善美、假丑恶也都回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澜,审美丑、辨真假、抒真情,以情入文,皆可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与其年复一年地说套话,发一些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豪言壮语,不如让学生袒露心扉,追踪热门,指点江山,循情成文。
另一个层面是他们私下的写作。也就是他们私下的交谈、他们那些带锁的日记、他们传递的纸条,那些反映他们真实的东西,他们一般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或者同龄人之中传递,很多情况下他们不给老师看、不给家长看,甚至有一些极端的学生也不给学生班干看,他们要寻找他们的知音,寻找他们的同伴,那些文章反映其真实和本质。但我们师长发现不了这些智慧,开发不了这些作文资源,我们的作文无法深入到他们的这个真实的情感世界里,这实在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悲哀,但又实实在在说是我们今后作文教学的增长点。
长期用两套语言来交往和表达,用两面性格来应对人生,说得严重一些,将会扭曲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还不意识到这一点,不把作文变成学生真实的世界,变成他们抒发真实情感的一个平台,那么作文就失去了意义,相反还会有害。所以,新课标十分强调说真话、抒真请,“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①。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的一些思想;我们要允许学生从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甚至对他们的一些出格言论都要用一种爱护的、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应该过分苛求、过分理性地脱离他们的年龄、身心和情感发展特征去规范他们,这样才能跟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相吻合。
二、融思维训练于“无痕化作文”教学之中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任何物化产品形成前都有一种思维在活动。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是学生思维外化和物化的产品。张新强在《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一文指出,2003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作文情况不太理想,与考生眼界不宽、思辨能力不强有直接的关系。在“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中所包括的“感情”、“亲疏”、“认知”三要素中,只有少数一些平时训练有素、关心社会、关注生活且善于思考的考生,能够吃透话题隐含的种种“关系”、“大题小做”,能够全面认识到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并且能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写出了有情有理、有声有色的佳作;而大多数考生只看到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甚至还有部分考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到了感情或认知的一个方面就匆匆下笔,造成偏题或者离题②。
(一)作文引入生活是思维训练的前提。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日呢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③。从自身经历、耳闻目睹中寻找鲜活的素材,支农劳动、志愿活动、影视评介、体育竞赛、乡土风情、旅游采访等均可入题;还可让学生记写身边的事件,如购物、捐助、集邮、修电器、办报、做饭、当理财家等过程的得失,在纠纷、竞争、交际活动中的自我体验,读书、看报、耳闻目睹到的社会种种现象的思考,课文学习的想象、联想和创造的火花等等,也都完全可以进入作文。学生有了多元的生活实践,又善于捕捉多方面的感受,那么,课堂作文将一定是“乐选”而非苦思了。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平时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语言,也就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该是写好作文的“治本”之策,实验修订版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为“治标”提供了有效的训练途径,师生完全可以合理运用,以做到“标本兼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二)作文求异求新是思维训练的关键。求新求异是语文的生命,跟在范文后边邯郸学步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要引进域外文化成果,运用新理论,引导学生不断变换写作构思视角,开阔视野;借助想象、幻想,探索求知,剪辑时空,重新组合;用未来医学、空间生物实验、科技创新等启发灵感;做一些边缘学科交叉移植的作文实验,如新作文、古人今写、时序倒错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封闭、循旧、单一式的训练转向开放、求新、辨证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改变千篇一律、乏味、立意雷同的毛病。
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上乘的教学方法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克服形式化的灌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能、掌握方法、提高思想,这是一种艺术。如何使学生乐写作文、会写作文,变“苦差”为“乐事”,无痕化作文教学所提出的“三淡化”,乃为行之有效之途,不妨一试。即:⑴淡化虚拟内容,走近现实生活;⑵淡化指导痕迹,走进学生心灵;⑶淡化写作技巧,走向自由表达④。
三、把作文教学与做人教育结合起来
做人与作文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要分割开来,言行不一,言不由衷。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他们放得开,追求真实状态。虽然真实状态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一些跟现实的规范也许会脱节甚至冲撞,但我们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里的相信、尊重和信任,从作文教学技巧上说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修正,我们要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评价修改、交流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集体的作用,这也就是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的指导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像警察一样,而要把自己变成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我们要放手让他们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动修改评价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学生的幼稚和不成熟都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倡导写真话、抒真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这才是做人与作文的真实结合。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发现自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跟自然融为一体,激发爱心、善心和信心。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母亲,投到她的怀抱,我们就能丰富自己,发现自然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矿藏,是作文的不竭源泉。
(二)发现自我。自我永远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发现自我就要发现自我的烦恼,发现自我的快乐,发现自我的特长;就要发现原来自我内心的东西,发现原来自己的家庭状况,发现自己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等,这个发现自我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写不尽的话题。单就道德责任而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动机方面说,在学习我所需获取的知识方面,投入的程度如何?我是否关心用所学知识去帮助别人?在学习我需要获取的知识方面,对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信心?如灵感方面,对我所学内容,是否经常有新的思想?就我所学内容,我是否能获得和理解新的知识?我是否经常运用我所学新知识去帮助别人?如努力方面,我是否就我的学习从内心提出过问题?关于我的目标和成绩,我对自己和他人是否诚实?我是否尽力学我需要学习的东西?等,思考、实践、写作,促进自我多方面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三)发现社会。社会是我们的舞台,这个社会是从人类社会来谈,从我们的现实舞台来谈,包括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人跟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珍惜爱、敬畏生命,关爱他人,这些都是我们在发现社会中应该强调的主题。不关注社会,不关注大家共同思考的大问题,过分关注自我,沉迷于身边的琐事,过于收敛自己的眼界为自己的悲欢,就会使人变得很短视、小气和猥亵,使人从自我迷失走向自我迷恋。我们要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做一个大气凛然、才气沛然的人,这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但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这种理念,应该有这种高屋建瓴的教学智慧。
(四)关注大师。我们有许多大师,诸如思想的、文学的、科学的,这些大师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代表着时代进步的一批精粹领袖式的、影响历史进程和人类思想的顶尖级人物。他们留下的文章,他们自身的历史、传记,他们的言论,都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一些东西。跟大师对话、关注大师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观照,一种提升;向大师学习,我们未必人人能成为大师,但有了这种精神底蕴,有了这种灵魂的拷问,有了这种心灵的追慕,我们就可以慢慢摆脱小气;从大师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说前面的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关注社会更多的是面向鲜活的现状,那么关注大师更多地融会了历史跟现实,甚至指向未来,他们可以教我们穿透时空,教我们顶天立地做人,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让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