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社团活动

国家公祭日 一中有声音

[日期:2014-12-17] 来源: 作者:

策划:社团指导中心 执行:小草文学社 整理:刘瀚阳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刚刚过去的周末,我们也迎来了首个国家最高规格的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大屠杀幸存者,遇难者亲属,各国使节和南京市民共一万多人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加了公祭活动。警钟长鸣,敦促我们将这段耻辱常记心间,逝者安息,我们更要铸剑为犁维护和平。国家公祭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反映出其维护和平的决心。对于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活动,你有什么看法,请说出你的声音。

张逸轩:呜呼!南京!此恨已久,国仇往昔。时至今日,方为公祭。魂魄以安,亡者以慰,生者足哭,闻者足戒。生为堂堂之义,死为壮烈之鬼。不甘暴虐之奴,则为讨义之魂。而倭辱于我,为我国衰,贼窃于我,为我兵颓。国弱则此欺,民穷则为袭,国无力护民,而使倭尽杀戮,此为国之罪;国力不兴而我等袖手,则为我之罪。兴于国道,血我之仇,复我中华,吾辈之任矣。

陈冠羽:有个关系好的学姐,我问她生日几号,她说:“12月13号,啊,今年就要变成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了。”当时是笑着说的,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们,无论是面对多么沉痛的历史,也难以立刻悲痛起来。教科书上的数字:1937、12.13、30万……对许多同学来说只是一个个要背诵的知识点。依稀记得历史老师讲述“连老妇也不能幸免”时全班或暧昧或哄堂的大笑,这不能怪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见证过死亡的我们,对“大屠杀”三个字的理解只能是皮毛。不过,没有滴过血的心灵不一定不会痛,触动我内心的是一张图片,不是残忍暴戾的日军,不是正惨遭蹂躏的妇女儿童,而是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上的名字,很多是陈老四,李老四这样的名字。混乱的年代,大名无从查起,但就是从这些诨名中,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曾经多彩的生活故事。

11月的南京,寒风吹彻,人们聚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空地上,伫立,哀悼,沉思。七十七年前的那天,万人坑的尘土又冰冻了多少未寒的尸骨?

许潇盟:日军侵华南京事件,再此,我不想用“屠杀”那样一个失去人性的词语。南京,是我幼时长大的地方,可自从七岁离开那里边再未踏上那片土地。只因我不想再身临那片曾被军国主义折磨,背30万祖辈同胞的鲜血染红的土地。有人说,犯下罪行的那一代军国主义者已悉数死去,仇恨也随风消逝了吧。这话看似有宽厚的气魄,可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不仅仅是对一代人的仇恨,更是融进血骨里的,民族间的隔阂。南京这座历经风雨沧桑洗礼的千年古城从未因南京大屠杀儿无病呻吟,他有的是无声的悲痛与充满敬畏的哀悼。公祭日那天,我仿佛又听到了萦绕数年的警报声,看到了那血流成河的中华门城墙…….我不希望任何人用南京所受到的伤痛来博得他人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城受过伤,更是因为这片土地对我而言叫做故乡。

刘瀚阳: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二战后的许多国家一样,都是为了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一万多南京市民共同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他提到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历史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改变,是的,时间只会让历史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尘但绝不会将历史的痕迹抹去,我们会记得,我们的子孙也会记得,在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用暴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我们一定要谨记历史成为新世纪和平的传播者。

侍津尧:民国二十年,有东瀛倭寇犯我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总兵狙进,于七月始,又五月,宁陷。寇蜂入,以“东亚之共和”为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四十余日,升者已过三十万。此中皆帐,混有中华兵已缴枪炮,手无寸铁,生生被杀。此天道破灭,而寇之性恶尽露于世人。或为中华积弱,上腐而无能之投也?又八年,寇败皆亡,本土受击而二巨城进化灰烬,此或天罚也?

今日华夏已强,中华已盛,国耻之事,接连翻出,非引仇,盖促天下普世之永久和平,刻战乱之罪于心,晓百姓之苦也。战,百姓苦,乱,百姓苦。上之安乐欣悦已人民之疾苦所换,此之政,必为民所破。上应以布衣之疾苦为重,无乱无战,则天下平,普世无乱,天地无瘴烟,则和平始也。

冯宇清:其实这个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部分日本极端组织是一个沉重打击,长久以来,一部分右翼分子美化甚至否认这段历史。但是,铁证如山,谁也没有办法否认日本侵略者当年残忍的暴行,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今天,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势必会让一些人认清这段历史。

岳嘉楠:时隔七十七年,人们难以忘记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

时隔七十七年,那沾满无辜鲜血的城墙,依旧回荡着受害者一声声凄惨的呼唤……时隔七十七年虽然不曾亲子经历过,但想到自己血脉相承的民族被无情的蹂躏,心中涌起的还是道不尽的愤怒与哀愁。南京在流泪,中华民族在流泪,世界上同样受到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的同胞们在流泪。南京大屠杀是这个世界上抹不去的悲伤,但是直至现在,还是有许多军国主义者否认历史事实,故意美化捏造历史,令人气愤。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很好的提醒了他们,让他们重新正确的认识历史。

黄菁菲:在活动的那天,我在家收看了电视直播,现场的气氛庄重,严肃,一万多南京市民参加了纪念活动。我认为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也让我们学会珍惜现在的和平,我们要知道,历史不会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我们也一定会以史为鉴,为世界反战,和平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高宁:于今年起正式推行的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在时隔多年后,被中华儿女从尘封的历史中解放出来。这件事,突破日新月异的重重围堵再一次呈现在人们繁乱的视野当中,这是民族不可忘却的耻辱,更是中华儿女应当记住的创伤。我本人是赞同全国在这一天祭奠死去的同胞的,因为这让我们能够清晰的铭记历史,让这流淌在中国人民民族血液中的伤痛永远化为我们热爱和平的动力。

上一条:校园迎新社团巡礼系列活动
下一条:高一年级辩论联赛十佳辩手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建设 >> 社团活动 >> 正文
社团活动

国家公祭日 一中有声音

2014年12月17日 00:00  点击:[]

策划:社团指导中心 执行:小草文学社 整理:刘瀚阳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刚刚过去的周末,我们也迎来了首个国家最高规格的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大屠杀幸存者,遇难者亲属,各国使节和南京市民共一万多人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加了公祭活动。警钟长鸣,敦促我们将这段耻辱常记心间,逝者安息,我们更要铸剑为犁维护和平。国家公祭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认识,也反映出其维护和平的决心。对于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活动,你有什么看法,请说出你的声音。

张逸轩:呜呼!南京!此恨已久,国仇往昔。时至今日,方为公祭。魂魄以安,亡者以慰,生者足哭,闻者足戒。生为堂堂之义,死为壮烈之鬼。不甘暴虐之奴,则为讨义之魂。而倭辱于我,为我国衰,贼窃于我,为我兵颓。国弱则此欺,民穷则为袭,国无力护民,而使倭尽杀戮,此为国之罪;国力不兴而我等袖手,则为我之罪。兴于国道,血我之仇,复我中华,吾辈之任矣。

陈冠羽:有个关系好的学姐,我问她生日几号,她说:“12月13号,啊,今年就要变成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了。”当时是笑着说的,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们,无论是面对多么沉痛的历史,也难以立刻悲痛起来。教科书上的数字:1937、12.13、30万……对许多同学来说只是一个个要背诵的知识点。依稀记得历史老师讲述“连老妇也不能幸免”时全班或暧昧或哄堂的大笑,这不能怪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见证过死亡的我们,对“大屠杀”三个字的理解只能是皮毛。不过,没有滴过血的心灵不一定不会痛,触动我内心的是一张图片,不是残忍暴戾的日军,不是正惨遭蹂躏的妇女儿童,而是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上的名字,很多是陈老四,李老四这样的名字。混乱的年代,大名无从查起,但就是从这些诨名中,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曾经多彩的生活故事。

11月的南京,寒风吹彻,人们聚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空地上,伫立,哀悼,沉思。七十七年前的那天,万人坑的尘土又冰冻了多少未寒的尸骨?

许潇盟:日军侵华南京事件,再此,我不想用“屠杀”那样一个失去人性的词语。南京,是我幼时长大的地方,可自从七岁离开那里边再未踏上那片土地。只因我不想再身临那片曾被军国主义折磨,背30万祖辈同胞的鲜血染红的土地。有人说,犯下罪行的那一代军国主义者已悉数死去,仇恨也随风消逝了吧。这话看似有宽厚的气魄,可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不仅仅是对一代人的仇恨,更是融进血骨里的,民族间的隔阂。南京这座历经风雨沧桑洗礼的千年古城从未因南京大屠杀儿无病呻吟,他有的是无声的悲痛与充满敬畏的哀悼。公祭日那天,我仿佛又听到了萦绕数年的警报声,看到了那血流成河的中华门城墙…….我不希望任何人用南京所受到的伤痛来博得他人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城受过伤,更是因为这片土地对我而言叫做故乡。

刘瀚阳: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二战后的许多国家一样,都是为了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一万多南京市民共同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他提到了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历史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改变,是的,时间只会让历史蒙上一层薄薄的灰尘但绝不会将历史的痕迹抹去,我们会记得,我们的子孙也会记得,在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用暴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我们一定要谨记历史成为新世纪和平的传播者。

侍津尧:民国二十年,有东瀛倭寇犯我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总兵狙进,于七月始,又五月,宁陷。寇蜂入,以“东亚之共和”为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四十余日,升者已过三十万。此中皆帐,混有中华兵已缴枪炮,手无寸铁,生生被杀。此天道破灭,而寇之性恶尽露于世人。或为中华积弱,上腐而无能之投也?又八年,寇败皆亡,本土受击而二巨城进化灰烬,此或天罚也?

今日华夏已强,中华已盛,国耻之事,接连翻出,非引仇,盖促天下普世之永久和平,刻战乱之罪于心,晓百姓之苦也。战,百姓苦,乱,百姓苦。上之安乐欣悦已人民之疾苦所换,此之政,必为民所破。上应以布衣之疾苦为重,无乱无战,则天下平,普世无乱,天地无瘴烟,则和平始也。

冯宇清:其实这个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部分日本极端组织是一个沉重打击,长久以来,一部分右翼分子美化甚至否认这段历史。但是,铁证如山,谁也没有办法否认日本侵略者当年残忍的暴行,长达六周的大屠杀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今天,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势必会让一些人认清这段历史。

岳嘉楠:时隔七十七年,人们难以忘记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

时隔七十七年,那沾满无辜鲜血的城墙,依旧回荡着受害者一声声凄惨的呼唤……时隔七十七年虽然不曾亲子经历过,但想到自己血脉相承的民族被无情的蹂躏,心中涌起的还是道不尽的愤怒与哀愁。南京在流泪,中华民族在流泪,世界上同样受到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的同胞们在流泪。南京大屠杀是这个世界上抹不去的悲伤,但是直至现在,还是有许多军国主义者否认历史事实,故意美化捏造历史,令人气愤。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很好的提醒了他们,让他们重新正确的认识历史。

黄菁菲:在活动的那天,我在家收看了电视直播,现场的气氛庄重,严肃,一万多南京市民参加了纪念活动。我认为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也让我们学会珍惜现在的和平,我们要知道,历史不会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我们也一定会以史为鉴,为世界反战,和平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高宁:于今年起正式推行的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在时隔多年后,被中华儿女从尘封的历史中解放出来。这件事,突破日新月异的重重围堵再一次呈现在人们繁乱的视野当中,这是民族不可忘却的耻辱,更是中华儿女应当记住的创伤。我本人是赞同全国在这一天祭奠死去的同胞的,因为这让我们能够清晰的铭记历史,让这流淌在中国人民民族血液中的伤痛永远化为我们热爱和平的动力。

上一条:校园迎新社团巡礼系列活动 下一条:高一年级辩论联赛十佳辩手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0/100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