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社团活动

高考新政策 一中有声音

[日期:2014-01-06] 来源: 作者:

策划:社团指导中心 执行:心绿记者团

编者语:一直以来,高考就是人们放不下的话题,对于它的态度有批判、有赞同。近日,全国多个省份都已进行了高考改革,而在江苏新的改革政策却迟迟未能出台。这不免引发坊间的不断猜测:是取消英语还是全科综合?江苏省考试院给出的回应也很模糊“语数方案只是一种选择”。对于我们人生有着影响的高考,您有什么看法,或者是希望?

刘灿灿:高考新政策为全民心之所系,取消英语也为大势所趋,心之所向。在此,我代表大多数同学向有关部门发出呼吁:2013级2016届及其以后的江苏考生参加高考时取消英语这一门的考核项目,诚然,英语在当代生活中日益重要,是我国与国外主要交流媒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将英语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来对对待,自由参加有关英语项目的培训,以备以后之用。同时,在取消英语后,也要突出理科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理科教育何来科学技术,不突出理科地位又何来良好的基础性理科教育。因此,综上所述,应取消英语的考核,突出理科地位,将物理代替英语成为基础性学科。

张浩祥:首先,江苏省做为全国的首屈一指的教育大省,其改革出台速度比别省慢一些也是正常的。但是,长期模糊的“官方”式答复告诉我们的这不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而更像是一场秘密活动。现在,学校被渲染成监狱早已经习以为常,而高考改革更像是对“特殊人员”的提前释放。借用龙应台的一名话“现在我们就像一百只鸡而被塞进一只仅仅能装十只鸡的笼子里“所谓的高考改革不过是让学生发挥到最好水平,而非素质教育的开创,这仍旧意味着道德的考核仍旧被拒之门外,而低素质高水平的人群依旧可以成为上流人物。无可质疑,高考依旧被告高声称为“史上最公平”的考试,而其“公平”依旧是个问号,在国际趋势越来越趋向中国的同时,中国学生依旧在学西方文化,去西方留学。而把中国数千年文化挥之于脑后。而所谓的英汉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执政者自己,刺中了多年以来自己的软肋,但他们还以为自己这么做很机智,当我们在考场上使用着雕有孔庙祈福字眼的文具时,难道这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表里不一的表现吗?当我们把英语倒背如流但却连一些最简单的字都不会写时,不知你们会怎么想,当社会上犯罪的局势越来越趋向高学历,低龄化时,我真想请教那些自以为首功的教育改革者们,你们是怎么能安心吃的下百姓的饭,平静的花掉百姓的钱的?

肖楚珊:高考,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是步入好的未来的跳板,我们都通过这一考试决定了一小部分人生,没有高考,我们怎么考得过官二代,富二代?但是对于高考改革,我认为应尽可能的贴近国际的轨道,即英语不应被告废除,虽然我们现在要重视母语,便也不应当过于偏激,现阶段的高中生活虽丰富多彩,但紧张还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教育机制仍没有改变,对于中国的高考有人为之欣喜,有人为之哭泣,九年义务教育过去,离开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工作者的幌子也随之逝去,而带来的无非堂而皇之的题海战术,事事以学习为重的我们在某些时候已经忘记了对自己内心的反省,陶冶情操也已变成了口头的承诺,我并不想表述高考有多大的危害,只是希望改革一下教育制度,减轻压在学生肩上的负担,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孩子抗压能力最强,不知这是赞扬还是嘲讽。不错,中国的孩子会做题,雅思托福同最高分的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我认为我们更应开展一些活泼、开放、开发积极思维的课程,活跃学校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成功最有效的,而且我认为,高考定终生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只是跳板,一生的其中一个而已,在以后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近乎高考的机会,去让我大展身手,从容正确地面对高考,是现在的我们唯一的选择。

孙敏行:我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还是一个较为公平完善的选拔方式,因为没有其他更加合理的方式可供参考了,中国只要坚持实行应试教育的教学体系,就只能保留高考。至于高考考哪几门学科,我认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取之处,数学可以帮助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使头脑列加灵活,语文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保证中国文化继续传承发扬,英语是融入当今社会一项目必不可少的技能,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则可以让我们拓宽知识面,丰富自身,面对知识,我们应持尊重和谦逊态度,不要哪一门学科学得不好就呼吁哪一门学科退出高考,不能总想着逃避。当然,高考的弊端也有很多,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与现实脱轨的知识内容,都是需要改革的方面,我认为,今后高考中应增加一些关于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测试,避免走上社会后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郭梓岩:我认为不应该全科综合,一方面,作为高中生如果文理不分科会使本已负担累累的我们又我一重压力,虽然这样可能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但结果只怕会物极则反。另一方面,“术业有专功”而不应当太过注重全才式教育,一些专业突出但偏科严重的学生会被边缘化,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同时,也不要将文理界限划分得太明朗,在学习一科的同时也适当学习另一门的知识,参加水平测试足矣。

对于英语的政策变革个人认为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些什么。毕竟,英语还是作为一门国际间重的沟通工具,国家的发展前景谁也无法预测,多掌握一门语言对今后从事相关意愿工作的同学们来讲还是有作用的,所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判别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政策上取消对英语学习的强制性。

沈昊铮:对于英语只是一种外语,汉语随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总有一天要替代英语,所以没必要把放太重,最好加大数学的权重。理科,作为能力型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等素质,因此加大理科教育力度有益国家培养创新科技型高端人才,对我国科研,国家富强有重要作用。文科是基础学科,除英语以外的科目都可陶冶情操,但英语作为一门历史尚短的通用语言,文化内涵不深,研究价值不高,只是充当一门工具的角色,综上,外语可以降低权重。

曹天宇:关于高考改革,争论纷纷,或许因为我不是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所以也没有多么深刻的感触或强烈的想法,高考是人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考好了,人生之路很平坦。考得不好,会走一些弯路,我对高考改革的看法就是,可以一年考二次,取较好的一次成绩,这样本应当会少很多因紧张而发挥失常的考生,大家也都比较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实力,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看法。

(不断更新中)

上一条:社团联合会举行2014校园迎新社团巡礼
下一条:名画鉴赏(21)——徐希《江南印象》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建设 >> 社团活动 >> 正文
社团活动

高考新政策 一中有声音

2014年01月06日 00:00  点击:[]

策划:社团指导中心 执行:心绿记者团

编者语:一直以来,高考就是人们放不下的话题,对于它的态度有批判、有赞同。近日,全国多个省份都已进行了高考改革,而在江苏新的改革政策却迟迟未能出台。这不免引发坊间的不断猜测:是取消英语还是全科综合?江苏省考试院给出的回应也很模糊“语数方案只是一种选择”。对于我们人生有着影响的高考,您有什么看法,或者是希望?

刘灿灿:高考新政策为全民心之所系,取消英语也为大势所趋,心之所向。在此,我代表大多数同学向有关部门发出呼吁:2013级2016届及其以后的江苏考生参加高考时取消英语这一门的考核项目,诚然,英语在当代生活中日益重要,是我国与国外主要交流媒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将英语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来对对待,自由参加有关英语项目的培训,以备以后之用。同时,在取消英语后,也要突出理科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理科教育何来科学技术,不突出理科地位又何来良好的基础性理科教育。因此,综上所述,应取消英语的考核,突出理科地位,将物理代替英语成为基础性学科。

张浩祥:首先,江苏省做为全国的首屈一指的教育大省,其改革出台速度比别省慢一些也是正常的。但是,长期模糊的“官方”式答复告诉我们的这不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而更像是一场秘密活动。现在,学校被渲染成监狱早已经习以为常,而高考改革更像是对“特殊人员”的提前释放。借用龙应台的一名话“现在我们就像一百只鸡而被塞进一只仅仅能装十只鸡的笼子里“所谓的高考改革不过是让学生发挥到最好水平,而非素质教育的开创,这仍旧意味着道德的考核仍旧被拒之门外,而低素质高水平的人群依旧可以成为上流人物。无可质疑,高考依旧被告高声称为“史上最公平”的考试,而其“公平”依旧是个问号,在国际趋势越来越趋向中国的同时,中国学生依旧在学西方文化,去西方留学。而把中国数千年文化挥之于脑后。而所谓的英汉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执政者自己,刺中了多年以来自己的软肋,但他们还以为自己这么做很机智,当我们在考场上使用着雕有孔庙祈福字眼的文具时,难道这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表里不一的表现吗?当我们把英语倒背如流但却连一些最简单的字都不会写时,不知你们会怎么想,当社会上犯罪的局势越来越趋向高学历,低龄化时,我真想请教那些自以为首功的教育改革者们,你们是怎么能安心吃的下百姓的饭,平静的花掉百姓的钱的?

肖楚珊:高考,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是步入好的未来的跳板,我们都通过这一考试决定了一小部分人生,没有高考,我们怎么考得过官二代,富二代?但是对于高考改革,我认为应尽可能的贴近国际的轨道,即英语不应被告废除,虽然我们现在要重视母语,便也不应当过于偏激,现阶段的高中生活虽丰富多彩,但紧张还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教育机制仍没有改变,对于中国的高考有人为之欣喜,有人为之哭泣,九年义务教育过去,离开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工作者的幌子也随之逝去,而带来的无非堂而皇之的题海战术,事事以学习为重的我们在某些时候已经忘记了对自己内心的反省,陶冶情操也已变成了口头的承诺,我并不想表述高考有多大的危害,只是希望改革一下教育制度,减轻压在学生肩上的负担,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孩子抗压能力最强,不知这是赞扬还是嘲讽。不错,中国的孩子会做题,雅思托福同最高分的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我认为我们更应开展一些活泼、开放、开发积极思维的课程,活跃学校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成功最有效的,而且我认为,高考定终生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只是跳板,一生的其中一个而已,在以后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近乎高考的机会,去让我大展身手,从容正确地面对高考,是现在的我们唯一的选择。

孙敏行:我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还是一个较为公平完善的选拔方式,因为没有其他更加合理的方式可供参考了,中国只要坚持实行应试教育的教学体系,就只能保留高考。至于高考考哪几门学科,我认为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取之处,数学可以帮助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使头脑列加灵活,语文可以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保证中国文化继续传承发扬,英语是融入当今社会一项目必不可少的技能,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则可以让我们拓宽知识面,丰富自身,面对知识,我们应持尊重和谦逊态度,不要哪一门学科学得不好就呼吁哪一门学科退出高考,不能总想着逃避。当然,高考的弊端也有很多,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与现实脱轨的知识内容,都是需要改革的方面,我认为,今后高考中应增加一些关于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测试,避免走上社会后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郭梓岩:我认为不应该全科综合,一方面,作为高中生如果文理不分科会使本已负担累累的我们又我一重压力,虽然这样可能会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但结果只怕会物极则反。另一方面,“术业有专功”而不应当太过注重全才式教育,一些专业突出但偏科严重的学生会被边缘化,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同时,也不要将文理界限划分得太明朗,在学习一科的同时也适当学习另一门的知识,参加水平测试足矣。

对于英语的政策变革个人认为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些什么。毕竟,英语还是作为一门国际间重的沟通工具,国家的发展前景谁也无法预测,多掌握一门语言对今后从事相关意愿工作的同学们来讲还是有作用的,所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判别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政策上取消对英语学习的强制性。

沈昊铮:对于英语只是一种外语,汉语随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总有一天要替代英语,所以没必要把放太重,最好加大数学的权重。理科,作为能力型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等素质,因此加大理科教育力度有益国家培养创新科技型高端人才,对我国科研,国家富强有重要作用。文科是基础学科,除英语以外的科目都可陶冶情操,但英语作为一门历史尚短的通用语言,文化内涵不深,研究价值不高,只是充当一门工具的角色,综上,外语可以降低权重。

曹天宇:关于高考改革,争论纷纷,或许因为我不是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所以也没有多么深刻的感触或强烈的想法,高考是人生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考好了,人生之路很平坦。考得不好,会走一些弯路,我对高考改革的看法就是,可以一年考二次,取较好的一次成绩,这样本应当会少很多因紧张而发挥失常的考生,大家也都比较真实的反映自己的实力,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看法。

(不断更新中)

上一条:社团联合会举行2014校园迎新社团巡礼 下一条:名画鉴赏(21)——徐希《江南印象》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0/100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