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桥梁跨度及桥型对桥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表
课题名称 |
探究不同桥梁跨度及桥型对桥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
||||
课 题 组 成 员 及 有 关 情 况 |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职务 |
学号 |
李海洋 |
男 |
高一13班 |
组长 |
20211328 |
|
范思彤 |
女 |
高一2班 |
组员 |
20210202 |
|
王翌硕 |
男 |
高一7班 |
组员 |
20210743 |
|
窦轩宇 |
男 |
高一13 |
组员 |
20211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题 研 究 的 目 的 及 主 要 内 容 |
本实验旨在探究桥梁跨度和桥型对桥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实验利用轻木板、编织绳等材料制作桥梁模型,并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相同桥型不同跨度下桥梁承载能力及相同跨度下不同桥型桥梁承载能力的一般规律,全体成员在课题探究中学习有关桥梁的先备知识,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掌握有关课题论文、答辩PPT的格式要求、写作技法,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团队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根据实验探究所得分析影响桥梁建设的因素 并可针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桥梁建设选型提出自己的建议。 |
||||
研 究 假 设 |
在实验的较小跨度下,桥型相同时,桥梁承载能力随着其跨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桥梁跨度相同时,三种桥型的承载能力为拱桥强于梁桥、梁桥强于索桥。 |
||||
研 究 方 法 |
利用轻木板、编织绳等材料构建桥梁模型,并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
||||
研 究 步 骤 (各 阶 段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时 间 安 排) |
1.开题(2021年10月1日~2021年10月5日) 这一阶段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目标、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课题规划,并从徐州市第一中学“科探方舟”小课题研究活动科学盒子获得部分实验器材及研究指导.利用学校下发书面材料及网上教学资源,学习有关桥梁的先备知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团队合作能力及论文和答辩PPT等成果的形式和要求.进行理论学习,充分掌握所选研究方向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规划,初步确定各阶段研究目标,建立研究经费,增购所需实验器材.完成方案申请表和开题报告书,规划第一阶段实验研究. 2.第一阶段实验研究(10月6日~10月23日) 根据已完成的课题规划,分次进行第一阶段实验,主要包括对相同桥型下不同跨度桥梁承载能力的相关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好实验数据,依托数据得到跨度与承载能力间的相关规律.完成第一阶段有关实验报告. 3.第二阶段实验研究(10月24日~11月8日) 根据已完成的课题规划,分次进行第二阶段实验,主要包括对相同跨度下不同桥型桥梁承载能力的探究有关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好实验数据,依托数据进行不同桥型的综合比较.完成第二阶段有关实验报告.这一阶段实验较多且模型制作较为繁杂困难,进行实验时要特别注意. 4..实验探究回顾与数据整理(11月9日~11月12日) 小组成员合作进一步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同时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及时弥补实验中的不足. 5.形成研究成果(11月12日~11月21日) 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查询资料,进一步充实研究成果,完成课题论文写作、课题制作、展示PPT制作和海报制作,准备结题报告. 7. 结题(11月30日) 基本达成预设目标.提交结题报告. |
||||
成 果 形 式 |
本课题研究将提交开题报告、课题规划、实验记录(过程性材料)和课题论文作为成果展示 |
||||
论 证 小 组 意 见 |
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扎实有效,课题组组织结构合理,结合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指导,从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到研究结果的总结提升,都尽可能做到了规范、科学。课题研究方法选用恰当,科学性、操作性较强。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一定的创新性。课题资料全面、详实、丰富。课题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并用文字、录像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记录,真实反映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轨迹,有利于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提升,并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做法和经验。 论证人签名: 年 月 日 |
- 附件【IMG_0170.mp4】
- 附件【IMG_0191.mp4】
- 附件【IMG_0190.mp4】
- 附件【VID_20211003_180255.mp4】
- 附件【VID_20211003_172010.mp4】
- 附件【VID_20211003_163016.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