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综合实践

对教材可逆反应不完全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日期:2024-03-21] 来源: 作者:


对教材可逆反应不完全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徐州一中 张子程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有一个实验:将氯化铁(III)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将溶液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中,产生血红色的配合物,硫氰化铁。由此证明Fe³⁺没有被过量的碘化钾消耗完,由此证明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

实验原理:

2KI+FeCl₃ ⇌ FeCl₂+I₂+2KCl

然而,由于生成物氯化亚铁极易被空气氧化,导致无法判断检出的Fe³⁺是由氧化所致还是反应物的剩余,造成实验的不严谨。以下提出两大改进方向:

一. 防止Fe³⁺的氧化

1. 找到某种还原剂,能够抑制铁(II)氧化,又不还原铁(III),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还原剂

2. 将体系与空气隔绝:

加入环己烷液封已达到与空气隔绝的目的:

实验步骤:

①配制KI溶液

②加入环己烷液封,隔绝空气

③(在液封下)加入氯化铁(III)溶液

④待反应完全后检验Fe³⁺

结果:硫氰化钾溶液中出现血红色配合物,证明有Fe³⁺存在

实验中的意外:发现产生的碘被萃取至环己烷中,故推测若加入液封过量,会导致平衡正向移动,以至于检出溶液颜色变浅。另外,加入KSCN时发现并非立即反应,推测是由于碘离子和铁离子形成配合物,导致体系中存在配体交换,需要时间,导致以上结果。

二、改变检验离子

既然铁离子的检出易受空气干扰,那么不妨改变所检离子——碘离子

然而生成的碘单质会歧化干扰对应离子的检出,故需要加入萃取剂以最大限度地除去碘单质,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AgI沉淀,证明体系中有碘离子存在。

笔者最初认为改实验具有缺陷和不严谨性,其来源于对于歧化限度的感性认知存在谬误,导致对于该实验的严谨性认知出现偏差。换言之,笔者之前认为由于碘单质的歧化,会干扰碘离子的检出,然而经查阅,与指导教师讨论后得知,碘单质在水中的歧化相当微弱,几乎可以忽略,故认为该实验是严谨的。


实验小组还用另一个实验证明了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

利用锰的罕见价态以探究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

实验原理:

 KMnO4+K2SO3+2KOH ⇌ K2SO4+K3MnO4+H2O

次锰酸钾K3MnO4是锰的+5氧化态在水中最主要的存在物种,呈现天蓝色,图中由于锰酸根离子(MnO42-,呈墨绿色)的存在,与次锰酸根发生混色效应,产生该颜色。而该反应的逆反应证明了教科书上或者中学课堂中一个不严谨甚至错误的说法:硫酸根没有氧化性。可以看出,及使强碱性环境中,硫酸根依然作为逆反应的氧化剂。

实验步骤:

①用KOH 配置浓碱液,加入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

②滴加高锰酸钾稀溶液,可以观察到体系先变绿再变蓝(绿的是锰酸根)

③加入盐酸,向容器口伸入淀粉-KI试纸(由于没有之,故用沾了KI的纸来代替)

④观察到KI试纸变色,证明了产生氯气,这是由体系中残存的KMnO4氧化盐酸所造成的,由此证明可逆反应具有不完全性。

复盘:由于氢氧根是反应物,根据勒夏特列(Le Chatelier)平衡原理,增大其浓度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用高浓度碱溶液来驱动平衡移动,因为过量的高锰酸钾对于检测不利,而过量的亚硫酸钾易发生某些副反应。

起初我们想用加酸的方法来检验亚硫酸根,后失败,因为体系呈强碱性,导致酸先一步发生了中和反应,而将体系变为酸性则会使亚锰酸根迅速歧化,故选用检验KMnO4。




上一条: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条:探究计算器算法原理并实现基于Arduino的简易计算器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 综合实践 >> 正文
综合实践

对教材可逆反应不完全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2024年03月21日 14:40  点击:[]


对教材可逆反应不完全性的探究实验的改进

徐州一中 张子程

在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中有一个实验:将氯化铁(III)溶液滴入碘化钾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将溶液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中,产生血红色的配合物,硫氰化铁。由此证明Fe³⁺没有被过量的碘化钾消耗完,由此证明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

实验原理:

2KI+FeCl₃ ⇌ FeCl₂+I₂+2KCl

然而,由于生成物氯化亚铁极易被空气氧化,导致无法判断检出的Fe³⁺是由氧化所致还是反应物的剩余,造成实验的不严谨。以下提出两大改进方向:

一. 防止Fe³⁺的氧化

1. 找到某种还原剂,能够抑制铁(II)氧化,又不还原铁(III),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还原剂

2. 将体系与空气隔绝:

加入环己烷液封已达到与空气隔绝的目的:

实验步骤:

①配制KI溶液

②加入环己烷液封,隔绝空气

③(在液封下)加入氯化铁(III)溶液

④待反应完全后检验Fe³⁺

结果:硫氰化钾溶液中出现血红色配合物,证明有Fe³⁺存在

实验中的意外:发现产生的碘被萃取至环己烷中,故推测若加入液封过量,会导致平衡正向移动,以至于检出溶液颜色变浅。另外,加入KSCN时发现并非立即反应,推测是由于碘离子和铁离子形成配合物,导致体系中存在配体交换,需要时间,导致以上结果。

二、改变检验离子

既然铁离子的检出易受空气干扰,那么不妨改变所检离子——碘离子

然而生成的碘单质会歧化干扰对应离子的检出,故需要加入萃取剂以最大限度地除去碘单质,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AgI沉淀,证明体系中有碘离子存在。

笔者最初认为改实验具有缺陷和不严谨性,其来源于对于歧化限度的感性认知存在谬误,导致对于该实验的严谨性认知出现偏差。换言之,笔者之前认为由于碘单质的歧化,会干扰碘离子的检出,然而经查阅,与指导教师讨论后得知,碘单质在水中的歧化相当微弱,几乎可以忽略,故认为该实验是严谨的。


实验小组还用另一个实验证明了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

利用锰的罕见价态以探究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

实验原理:

 KMnO4+K2SO3+2KOH ⇌ K2SO4+K3MnO4+H2O

次锰酸钾K3MnO4是锰的+5氧化态在水中最主要的存在物种,呈现天蓝色,图中由于锰酸根离子(MnO42-,呈墨绿色)的存在,与次锰酸根发生混色效应,产生该颜色。而该反应的逆反应证明了教科书上或者中学课堂中一个不严谨甚至错误的说法:硫酸根没有氧化性。可以看出,及使强碱性环境中,硫酸根依然作为逆反应的氧化剂。

实验步骤:

①用KOH 配置浓碱液,加入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

②滴加高锰酸钾稀溶液,可以观察到体系先变绿再变蓝(绿的是锰酸根)

③加入盐酸,向容器口伸入淀粉-KI试纸(由于没有之,故用沾了KI的纸来代替)

④观察到KI试纸变色,证明了产生氯气,这是由体系中残存的KMnO4氧化盐酸所造成的,由此证明可逆反应具有不完全性。

复盘:由于氢氧根是反应物,根据勒夏特列(Le Chatelier)平衡原理,增大其浓度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用高浓度碱溶液来驱动平衡移动,因为过量的高锰酸钾对于检测不利,而过量的亚硫酸钾易发生某些副反应。

起初我们想用加酸的方法来检验亚硫酸根,后失败,因为体系呈强碱性,导致酸先一步发生了中和反应,而将体系变为酸性则会使亚锰酸根迅速歧化,故选用检验KMnO4。




上一条: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条:探究计算器算法原理并实现基于Arduino的简易计算器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0/100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