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检测、海洋污染治理以及海洋变化影响探究
1.课题背景
1.1中科院微型实验室“科探方舟”
“科探方舟”课题研究项目是徐州一中与中科院合作、中科院京区科协牵头设计的品牌科学产品。“科探方舟”以探究性科学实验装置为支柱,在专业探究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小课题研究”,帮助同学们涵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科探方舟”教学集成包相当于一个微型实验室,其中包含了基础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智能检测与控制领域、工程技术领域和资源环境领域五大领域的十个课题,都是基于当下、基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基于同学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真问题,课题具有前瞻性和鲜明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科探方舟”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此提高科学素养。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而小课题研究又是一项缜密的科学实验活动,应该让同学们从高中开始,就养成像科学家一样思维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动手实验、成果汇报和答辩的形式,达到开阔视野、启迪灵感、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1.2课题简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库,覆盖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然而,近年来,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海洋环境急剧恶化,海洋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本课题聚焦盐度检测、海洋污染治理以及海洋变化影响探究,旨在通过海水相关指标评估海洋污染程度,扩展知识,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探究海洋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预测未来趋势,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洋、保护海洋,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色家园贡献力量。
2.实验过程
2.1实验伊始
当得知学校为高一新生准备了“科探方舟”试验箱后,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很快,实验箱就到了我的手中。那一刻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实验箱,里面配备了各种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课程资料。随后,我们录制了开箱视频、学习了相关课程、建立了小组群、共同讨论实验事项。
2.2实验设计
本课题共由三个实验组成。经组内讨论,我们设计了各个实验的具体内容。
2.2.1海洋盐度检测
自变量:海水盐度
因变量:海水电导率
检测指标:相同电压下通过溶液的电流
2.2.2海洋污染治理
自变量:吸油材料
因变量:吸油性能、材料的堆积密度
检测指标:吸油材料质量的增加量、油层的减少量
2.2.3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不同影响探究
自变量:模拟大陆的有无
因变量:模拟冰川融化对海平面的影响
检测指标:水位上升量
2.3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科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得到正确的结果。虽然实验指导书给我们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方法,但是我们仍遇到了意外情况。在实验一中,由于部分电子元件是第一次接触,在接线与使用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上网查阅资料,最终完成了电路连接。在实验三中,多次试验得出的数据差异较大(见下表),但均符合假设。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环境因素不同所致。经组内讨论和与老师交流,最终取一组代表性数据写到了论文中。
组别 |
模拟南极 |
模拟北极 |
||||
融化前平均水面高/cm |
融化后平均水面高/cm |
水面上升/cm |
融化前平均水面高/cm |
融化后平均水面高/cm |
水面上升/cm |
|
1 |
1.0 |
3.0 |
2.0 |
1.0 |
2.4 |
1.4 |
2 |
1.4 |
4.3 |
2.9 |
1.3 |
3.4 |
2.1 |
3 |
0.9 |
2.9 |
2.0 |
1.1 |
1.8 |
0.7 |
2.4结果汇报
实验结束后,我们制作了答辩PPT、设计科学海报、撰写科技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格式不规范、经验不足、时间精力不足等。面对问题,我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到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随着中期交流的日期渐近,PPT和海报初见雏形,最终顺利展示。
几天后的傍晚,我从食堂回到教室,收到了参与校级答辩的通知。那一刻,开心与激动涌上心头,同时也夹带着紧张:参与校级答辩的都是各课题中最优秀的小组,我们能否拿到名次?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其他组员。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们整理结题资料、继续完善PPT和论文。在此期间,我们还代表学校参与了“酷炫彭城星耀双减”主题活动,向市民讲解我们的科研过程,并将课题研究的具体成果以海报及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吸引了大批市民现场观摩互动,同时使他们对我校学生科研工作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增强。
几天后,校级答辩会在大礼堂如期进行,小组四名同学一起上台。在8分钟的课题展示后,进入评委专家点评和提问环节。评委老师一共提问了三个问题,分别为“选取1‰、5‰、10‰、20‰、40‰的海水有何用意”“有哪些其它指标可以反映材料的吸油性能”以及“这个课题还有什么可以探究的方向”,我们从容不迫、灵活应变,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最终荣获“科研菁英”奖,三个多月的付出终于取得了回报。
2.5总结反思
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我们归纳出以下优点与不足:
优点:
科学方法应用得当,包括转换法、模拟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法等;
数据多样、数据记录与分析细致,同时利用现代工具处理数据,如用Excel进行拟合、用GeoGebra进行数据求解、用CircuitJS进行电路绘图和模拟。这些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精确度和效率;
对实验一进行了误差分析(见表4-2可能的误差与解决方法),有利于改进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不足:
仪器精密度不足导致误差较大。同时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实验三中对照实验难以控制单一变量,易受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模拟实验与真实环境间存在差异;
实验材料种类有限导致结论缺少泛用性。
展望未来,“盐度检测、海洋污染治理以及海洋变化影响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不断拓展深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盐度检测技术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实时、全面的数据支持。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我们期待能研发出更多创新技术与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恢复海洋的清澈与生机。同时,对海洋变化影响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海洋危机,为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探索,人类将能够更好地保护海洋这一蓝色家园,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课题报告
3.1研究背景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人们常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海洋盐度对海洋环境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这一指标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过高或过低的盐度都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盐度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洋循环,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对人类而言,海洋盐度不仅关乎海洋渔业的发展,还关乎海水资源的利用,如制盐、氯碱及海水淡化等。此外,桥梁、隧道、潜水艇等的安全运行也与海水盐度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海洋盐度的研究和监测,对保护海洋生态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具有严重危害性,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危害到人类本身。首先,石油可以黏附在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鸟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羽毛和毛发上,阻碍它们的浮力、飞行和游动能力,会导致海洋水质的恶化,破坏浮游生物、植物和海洋植被等生物群落,对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沿海和靠近海洋地区产生直接的影响,石油能够迅速覆盖沿岸地区的海滩、礁石、珊瑚礁以及湿地等生态环境,污染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石油中含有苯及其衍生物,长期接触或吸入这种物质,会提高癌症发病率,特别是白血病并对渔业、旅游业和其他相关海洋经济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破坏渔业资源,减少捕鱼量,影响了渔民的收入及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
冰川融化对全球气候及人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冰川大规模变化会引起地表辐射和热量失衡,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威胁人类居住环境。
此项研究旨在找出海洋盐度的计算方法及探究其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找出良好的吸油材料,及研究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3.2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100mL/300mLPP材质烧杯(学校配置)、1000mL玻璃材质烧杯(蜀牛牌低型烧杯)、200g:0.01g电子秤(学校配置)、DT83系列3+1/2位数字多用表(学校配置)、DSN-VC288型直流电压电流功率表(学校配置)、碳棒(学校配置)、迷你面包板(学校配置)、公对公杜邦线(学校配置)、鳄鱼夹导线(学校配置)、电池盒(学校配置)、5号AA1.5V电池(华太牌,学校配置)、电工胶布(学校配置)、称量纸(学校配置)、药匙(学校配置)、鱼网(学校配置)、100mlPET材质分装瓶(学校配置)、压舌板(学校配置)、单联电位器(学校配置)、色环电阻(学校配置)、50:1±0.5mL塑料量筒(学校配置)、100:1±1mL玻璃量筒(蜀牛牌)、滴管(学校配置)、搅拌棒(学校配置)、秒表(东方化玻科技有限公司)。
2.固体药品:陶泥(学校配置)、活性炭(学校配置)、蛭石(学校配置)、稻草纤维(学校配置)、聚丙烯纤维(学校配置)、分析纯氯化钠(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3.液体药品:未知海水C(学校配置)、食用油(“金龙鱼”牌压榨花生油)、水
3.3研究过程
3.3.1海洋盐度检测
1.氯化钠溶液配置(以10‰浓度为例)
在电子秤上面放上称量纸,清零示数,用药匙取氯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直至示数为2.00g,取下称量纸,将氯化钠固体倒入300ml烧杯中。接着,用量筒量取198ml水,并将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得到10‰氯化钠溶液。并将其倒入分装瓶中储存。据此步骤,分别配置1‰、5‰、10‰、20‰、40‰氯化钠溶液各一瓶。
3.1.2电导设备的组装
首先将碳棒用电工胶布与杜邦线连接起来制作电极,随后将电极与2个压舌板组成测量装置,两个碳棒间距离约3厘米,接着按电路图在面包板上组装电路,并与测量装置相接。
1.实验操作
将一种浓度的盐水取100ml倒入100ml烧杯中,将碳棒插入并浸没于盐水中,闭合开关,同时用秒表进行计时,3分钟后,待示数相对稳定,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1‰、5‰、10‰、20‰、40‰浓度盐水各重复三次,并记录数据。
将未知海水取100ml倒入100ml烧杯中,将碳棒插入并浸没于盐水中,闭合开关,同时用秒表进行计时,3分钟后,待示数相对稳定,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由于未知海水C的量过少(约100mL),无法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2.海洋污染治理
(1)海洋石油污染环境模拟
在电子秤上面放置称量纸,清零示数,用药匙取氯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直至示数为21.00g,取下称量纸,将氯化钠固体倒入1000mL烧杯中,接着,用量筒量取579mL水,倒入1000mL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配置3.5‰氯化钠溶液。在四个300ml烧杯中分别加入150ml海水和50ml油,测出水面高及油面高,记录数据。
(2)添加材料
分别取蛭石,活性炭,稻草和聚丙烯纤维2.5g,记录重量并缓慢倒入300ml烧杯中,待材料完全浸入油面后,开始计时,两分钟后,将液体经过网兜倒入第二个同型号的300ml烧杯中。
(3)测量吸收效果
将一个100ml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称重并记录重量,将网兜中的物质沥油30s后,倒入100ml烧杯中称重,并记录数据。待约10-20分钟,剩余油水混合物稳定后,测量水液面高及油液面高,并记录数据。
3.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不同影响探究
(1)准备冰川
在两个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进行冷冻。
(2)环境模拟
取两个300ml烧杯,在一个300ml烧杯中加入陶泥制作的块状物体来模拟南极大陆,在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高的水。以模拟南极和北极情况。
(3)记录数据
等待冰块融化,再次记录水面高度。
3.4结果与分析
1.电流值随盐度的关系
表4-1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电流值
盐度/‰ |
重复1/mA |
重复2/mA |
重复3/mA |
平均电流/mA |
1.00 |
0.208 |
0.200 |
0.209 |
0.206 |
5.00 |
0.214 |
0.213 |
0.221 |
0.216 |
10.00 |
0.231 |
0.221 |
0.234 |
0.229 |
20.00 |
0.245 |
0.253 |
0.248 |
0.249 |
40.00 |
0.250 |
0.253 |
0.252 |
0.252 |
(注:本表中电流值均为U=2.0V时的数据)
通过实验可发现,溶液的电流值随盐度升高而升高;随着溶液盐度增大,电流值增大速度减慢。
2.未知海水的盐度与误差分析
将拟合结果和未知海水的电流值(0.34mA)输入GeoGebra6计算,得到未知海水C的盐度约为42.0‰。
查阅答案,未知海水的盐度为35‰。相对误差20%。
表4-2可能的误差与解决方法
误差原因 |
影响 (偏大/偏小) |
可能的解决办法 |
未知海水量过少 |
/ |
增加未知海水的量 |
极化作用 |
偏小 |
尽量减小电压;采用交流电 |
连接处电阻 |
偏小 |
改进连接方式;设置对照试验消除干扰 |
电路自身缺陷 |
偏小 |
直流单臂电桥法测量 |
温度影响 |
/ |
控制温度相等; 进行温度对电导率影响的定性研究 |
未考虑Mg2+、Ca2+等其他离子的影响 |
/ |
向模拟海水中按比例添加相应物质 |
3.海洋污染治理
(1)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实验可发现:(1)不同材料吸收油的效果存在差异;(2)实验选用的四种材料的吸油效果从优到劣依次为是聚丙烯纤维、稻草、蛭石、活性炭;(3)稻草吸收物质质量是聚丙烯纤维的约0.73倍,但是油量减少量没有达到相应比例,表明可能稻草除了油以外还吸附了较多海水。
表4-3不同材料吸油性能比较(I)
材料 |
材料质量/g |
材料吸油后质量/g |
吸收物占总质量倍数 |
蛭石 |
2.5 |
7.913 |
2.165 |
聚丙烯纤维 |
2.5 |
29.843 |
10.937 |
稻草 |
2.5 |
22.403 |
7.961 |
活性炭 |
2.5 |
2.860 |
0.144 |
表4-4不同材料吸油性能比较(II)
材料 |
吸收前油层高/cm |
吸收后油层高/cm |
油量减少/% |
蛭石 |
1.5 |
1.300 |
13.33 |
聚丙烯纤维 |
1.5 |
0.667 |
55.56 |
稻草 |
1.5 |
0.967 |
35.56 |
活性炭 |
1.5 |
1.400 |
6.67 |
表4-5不同材料的堆积密度
材料 |
重复1/ (克/立方厘米) |
重复2/ (克/立方厘米) |
重复3/ (克/立方厘米) |
堆积密度/ (克/立方厘米) |
蛭石 |
0.15 |
0.16 |
0.16 |
0.113333333 |
聚丙烯纤维 |
0.03 |
0.03 |
0.03 |
0.05 |
稻草 |
0.06 |
0.08 |
0.09 |
0.406666667 |
活性炭 |
1.05 |
1.04 |
1.08 |
1.045 |
(注:堆积密度在50mL量筒中测得,堆积体积为20mL)
结合上述两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通常吸油量越大的材料,它的堆积密度相对较小。
(2)从物理结构角度分析吸油性能的差异
通过实验数据,推测这些材料吸油效果的差异可能与材料的物理结构有关。
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通常呈现出圆柱形丝状,其横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这种结构使得聚丙烯纤维吸附面积和吸附位点相对较少。但纤维的长丝形态可以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和机械锁定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其吸附能力。
稻草:稻草的纤维主要由韧皮纤维和木质纤维组成,这些纤维之间通过细胞间连结层粘结在一起。稻草纤维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含有许多微小的凸起和凹陷,这些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蛭石:其微观结构为层状硅酸盐,层与层之间存在大量间隙,这些间隙提供了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能吸附大量的有机物、金属离子和微生物。但由于堆积密度较大、表面积较小,吸附能力不如聚丙烯纤维和稻草。
活性炭:活性炭因其内部丰富的空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此外,活性炭表面的不饱和碳和不规则结构产生了强大的分子场,进一步加强了其吸附能力。但用于其在四种材料中堆积密度最大、表面积最小,吸附能力最差。
(3)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不同影响探究
表4-6模拟冰川融化实验结果
|
融化前平均水面高/cm |
融化后平均水面高/cm |
水面上升/cm |
模拟南极 |
1.0 |
3.0 |
2.0 |
模拟北极 |
1.0 |
2.4 |
1.4 |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模拟冰川融化后,模拟南极的海平面升高了;模拟北极的海平面升高了。这种南北极差异可能因为北极以浮冰为主,南极以陆地上的冰为主。
4.结论
本研究通过海洋盐度检测、海洋污染治理及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不同影响探究,系统研究了海洋环境相关的关键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海洋盐度检测
实验表明,溶液电导率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盐度1‰~40‰时,电流值从0.206mA增至0.252mA),且盐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近似二次函数。通过电导法测定未知海水盐度的相对误差为20%,实验方法仍需进一步提高。
2.海洋污染治理
在实验选用的四种材料中,聚丙烯纤维表现出最优性能(吸油率55.56%,质量吸附倍率达10.937),其长丝结构与低堆积密度(0.05g/cm³)显著提升了吸附效率。但需进一步验证其在真实海水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两极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的不同影响
模拟实验表明,南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量(2.0cm)显著高于北极(1.4cm),印证了南极冰盖陆基特性对海平面变化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结果警示需重点关注南极冰盖消融的监测与防控。
5.参考文献
[1]杨凡.海洋文化与海洋环境保护[C].//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382-385.
[2]杨立静.船舶运输与海洋环境保护[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2(2):23-26.DOI:10.3969/j.issn.1008-813X.2002.02.006.
[3]林华清,陈华章.数字式海水盐度计的研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19(3):43-45,49.DOI:10.3969/j.issn.1007-7162.2002.03.010.
[4]刘赛.高精度电极式海水电导盐度计设计与开发[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5.
[5]车小云.温度对两种典型的电导率仪表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8-90.DOI:10.3969/j.issn.1672-9706.2014.03.020.
[6]孙宝华.电极式实验室海水电导盐度计的研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7.DOI:10.7666/d.y1070813.
[7]刘剑.海上溢油物理清污方法的评估、优化及快速决策[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1.DOI:10.7666/d.Y1896223.
[8]岳军,DONGYUE,吴桑云,etal.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J].海洋通报(英文版),2012,14(1):28-41.DOI:10.3969/j.issn.1000-9620.201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