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一中要闻

江苏教育博物馆推出徐州一中校史中的红色记忆

[日期:2021-09-29] 来源: 作者:

在徐州一中118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进步学生敏锐地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凝聚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坚决地挑战各种反动势力以及旧体制、旧思想,坚定地追随时代进步潮流,勇于担当,无惧牺牲,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桥作用.....

徐州一中:探源百年校史,沁润红色记忆

由江苏教育博物馆策划推出的《校史中的红色记忆》专题系列之《徐州一中:探源百年校史,沁润红色记忆》,于9月28日在江苏教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发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因,连载展示全省各地学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砥砺奋斗、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及重要教育意义的物证。

以下内容转自江苏教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校史中的红色记忆| 探源百年校史 沁润红色记忆

徐州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云龙书院的兴办。在清末新政时期,徐州地方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将云龙书院改办为新学——徐州中学堂,1906年又创办了徐州师范学堂,这两所官立的新式中等学校就是徐州一中的前身。

云龙书院全图

(清道光《铜山县志》)

云龙书院全图

(清同治《徐州府志》)

《徐州中学堂记》

辛亥革命后,徐州师范学堂和徐州中学堂分别于1913年、1917年改办为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和江苏省立第十中学。

江苏省立第十中学时期夹河街校址正面图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大门

每当民族兴亡、国家动荡和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徐州一中师生都能“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纵观徐州一中校史,省立七师、省立十中的办学进程适逢新民主主义革命初兴,广大师生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和国民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动荡与斗争中,两校进步学生敏锐地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凝聚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挑战各种反动势力以及旧体制、旧思想,自觉追随时代进步,勇于担当,无惧牺牲,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

省立十中的进步学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开阔了眼界,开始广泛接受新思想。

民国9年(公元1920年),在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帮助、指导下,省立十中师生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员有陈家安(亚峰)、郭子化、解慕唐、徐怀云、张继超、苏鸿鉴、冷启英等10余人,后来又吸收了石民宗、徐文雅(彬如)。

1921年春,省立七师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发起成立公开的进步学生组织——赤潮社,赤潮社出版了徐州地区第一个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刊物——《赤潮》。

李超时

徐州一中校园内李超时铜像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李振华,江苏邳州人。中共徐州、连云港地方组织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25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中学。在校期间,李超时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担任共青团徐州地委学运委员、学运书记,参与领导徐州的学生运动,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廊坊战斗中,李超时作战勇敢,受到师部的嘉奖和政治教官恽代英的高度赞扬。南昌起义后,李超时被派回故乡邳州开展革命活动,任中共邳州特支书记。1928年,李超时调往东海开展建党工作;1931年,李超时按照省委指示,前往徐州、海州国民党统治区巡视指导中共徐海蚌特委工作,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截住押往镇江公安局看守所,身陷囹圄,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郭子化

郭子化,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6年7月弃学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政治部总务科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底,郭子化领导建立了中共枣庄矿区支部,1933年春,成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1935年2月,成立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1936年底,特委决定将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改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郭子化任书记。1937年5月至6月,郭子化以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代表的身份,赴延安先后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郭子化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7年1月,郭子化任山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1949年1月,任华东慰问委员会主任,3月,郭子化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子化曾任山东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代主席,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等职。1975年12月23日逝世。

陈家安,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学生,徐州早期共产党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参与建立全国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徐州共产主义小组。此后,陈家安在上海做党隐蔽战线工作,被国民党当局通缉,逃亡新加坡。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组织募捐活动,并通过爱国华侨陈嘉庚把募捐款汇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新加坡沦陷,陈家安被日军逮捕入狱,壮烈牺牲。

上一条:全省5所,一中获批!
下一条:教学无止境 育人有新高|一中这些教师获市级表彰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园时空
一中要闻 每周日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一中要闻 >> 正文
一中要闻

江苏教育博物馆推出徐州一中校史中的红色记忆

2021年09月29日 15:16  点击:[]

在徐州一中118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进步学生敏锐地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凝聚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坚决地挑战各种反动势力以及旧体制、旧思想,坚定地追随时代进步潮流,勇于担当,无惧牺牲,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桥作用.....

徐州一中:探源百年校史,沁润红色记忆

由江苏教育博物馆策划推出的《校史中的红色记忆》专题系列之《徐州一中:探源百年校史,沁润红色记忆》,于9月28日在江苏教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通过发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因,连载展示全省各地学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砥砺奋斗、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及重要教育意义的物证。

以下内容转自江苏教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校史中的红色记忆| 探源百年校史 沁润红色记忆

徐州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云龙书院的兴办。在清末新政时期,徐州地方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将云龙书院改办为新学——徐州中学堂,1906年又创办了徐州师范学堂,这两所官立的新式中等学校就是徐州一中的前身。

云龙书院全图

(清道光《铜山县志》)

云龙书院全图

(清同治《徐州府志》)

《徐州中学堂记》

辛亥革命后,徐州师范学堂和徐州中学堂分别于1913年、1917年改办为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和江苏省立第十中学。

江苏省立第十中学时期夹河街校址正面图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大门

每当民族兴亡、国家动荡和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徐州一中师生都能“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纵观徐州一中校史,省立七师、省立十中的办学进程适逢新民主主义革命初兴,广大师生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和国民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动荡与斗争中,两校进步学生敏锐地接受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思想,凝聚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挑战各种反动势力以及旧体制、旧思想,自觉追随时代进步,勇于担当,无惧牺牲,充分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

省立十中的进步学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开阔了眼界,开始广泛接受新思想。

民国9年(公元1920年),在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帮助、指导下,省立十中师生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成员有陈家安(亚峰)、郭子化、解慕唐、徐怀云、张继超、苏鸿鉴、冷启英等10余人,后来又吸收了石民宗、徐文雅(彬如)。

1921年春,省立七师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发起成立公开的进步学生组织——赤潮社,赤潮社出版了徐州地区第一个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刊物——《赤潮》。

李超时

徐州一中校园内李超时铜像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李振华,江苏邳州人。中共徐州、连云港地方组织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25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中学。在校期间,李超时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担任共青团徐州地委学运委员、学运书记,参与领导徐州的学生运动,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廊坊战斗中,李超时作战勇敢,受到师部的嘉奖和政治教官恽代英的高度赞扬。南昌起义后,李超时被派回故乡邳州开展革命活动,任中共邳州特支书记。1928年,李超时调往东海开展建党工作;1931年,李超时按照省委指示,前往徐州、海州国民党统治区巡视指导中共徐海蚌特委工作,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截住押往镇江公安局看守所,身陷囹圄,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郭子化

郭子化,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6年7月弃学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政治部总务科长,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底,郭子化领导建立了中共枣庄矿区支部,1933年春,成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1935年2月,成立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1936年底,特委决定将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改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郭子化任书记。1937年5月至6月,郭子化以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代表的身份,赴延安先后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郭子化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7年1月,郭子化任山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1949年1月,任华东慰问委员会主任,3月,郭子化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子化曾任山东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代主席,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等职。1975年12月23日逝世。

陈家安,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学生,徐州早期共产党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参与建立全国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徐州共产主义小组。此后,陈家安在上海做党隐蔽战线工作,被国民党当局通缉,逃亡新加坡。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他组织募捐活动,并通过爱国华侨陈嘉庚把募捐款汇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新加坡沦陷,陈家安被日军逮捕入狱,壮烈牺牲。

上一条:全省5所,一中获批! 下一条:教学无止境 育人有新高|一中这些教师获市级表彰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0/100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