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一中要闻

校友李叶赛在北京大学优秀课程论文评选中获奖

[日期:2025-05-07] 来源: 作者:

近日,北京大学《东西方民间文学》优秀课程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全校52篇期末论文共有8篇论文获奖,徐州一中2024届毕业生李叶赛以高质量的论文作品,经过授课教师评阅,获评优秀。

近日,北京大学2024-2025学年第1学期全校通选课《东西方民间文学》优秀课程论文评选结果公布。李叶赛《暴力叙事:中印民间文学各自的路径与交织》获奖。谈起这次的论文评选,李叶赛说,当我在北京大学的《东西方民间文学》课程上提交这篇作业时,未曾想过它会获奖,因为它长达一万五千字,在终于完稿之前整整折磨了我三个月。一开始,没有第二外语的基础、没有民间文学的深厚积累,我单凭对印度神话的喜爱,苦苦爬梳资料,但无从下笔。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古代中国笔记小说这一间接反映民间文学的独特文体,中印两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突然具象化了。从中国看印度的视角给了我作比较研究的启发,而最终的主题确立却来自另一门课程“世界史通论”布置下的阅读资料——印度裔学者斯皮瓦克的"庶民能说话吗”。她从印度神话出发讲述的那段充满创伤和暴力的女性史,使得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叙事和话语的权力。确定下“中印民间文学中的暴力叙事”这一主题后,我忽然发现原本囫囵阅读的材料中,很大一部分能被系于这条主线;而这条历史和文学交织的时间线,不言自明地揭示出民间文学叙事和现实的互动。

同窗共研:历史兴趣的萌芽

同学们为我留下了高中最美好的记忆,在文科班,永远不会缺少文史的同道中人。课下与同学为宋代户口讨论得不可开交,在高三最忙碌的晚自习共读一本《北魏平城时代》,都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经历。这种与高考好像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却让我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对独立思考不再畏惧,也让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选择考古专业——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自习时光:自律能力的沉淀

高三的我,几乎不敢想象大学生活会有多么自由。然而自由并不必然意味着放纵,“沉浸式学习”是可以延续到大学中的。终于不用处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中,可以专注于自己喜爱的学科,其实学习变成了更自然愉快的日常。在图书馆从日出坐到月升时,总想起一中教会我:真正的自由来自对目标的坚守。

辩论淬炼:理性思维的锋芒

其实从未想过自己会参与辩论赛这样的活动,而每个不得不做presentation的课程作业都让我感谢那次参加辩论赛的活动。“能力”是一个多元评价的指标,而徐州一中始终努力在“考试”之外引入更多让学生展现多元价值的机会。

学术篇:打破“标准答案”的枷锁

大学第一课,“没有正确答案,只有更合理的解释。”再也没有教师会等待着好回答你的问题,再也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搜索即得。同时,你也会越来越感受到,“不想要别人给我答案、不需要唯一的正解”这样的心情。保持“初学者心态”,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生活篇:在多元中寻找支点

北大最珍贵的,是让我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努力”并不意味着放弃学习以外的一切,“学习”也并不意味着背诵、刷题。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人生实验室”,可以探索勇敢跨界才能遇见更立体的自己。

成长篇:与孤独和解的智慧

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无人喝彩的时刻,大学会让你突然拥有无限独处的空间。或许你会有些孤独,但我希望能更多发现自由。思考总是内向的、安静的,享受独处是一种特别的幸运。

大学的学习体验和高中全然不同。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教师在课下扮演的角色会弱化很多。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感谢一中的老师们在每个课间能耐心对待每位学生的问题。学习之旅中的所有顺利坦途,其实都是认真负责的老师们的默默努力。但是进入大学,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多地成为考察学生的指标,一个人在图书馆焦头烂额成为常态。而我想说的是,每一分钟的积累都有意义;所有看似无用功的努力,都会在某个突然之间显露它的价值——甚至可能是受到另一门课程的启发。这种跟高中不同的全新的学习体验是挑战,也更让人能够成长。我相信学弟学妹们不久之后会自己体会到这一点的,我能说的只有祝大家学习顺利!高考顺利!一中越来越好!

上一条:徐州一中首届体育嘉年华圆满落幕
下一条:徐州一中召开总务后勤工作会议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园时空
一中要闻 每周日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一中要闻 >> 正文
一中要闻

校友李叶赛在北京大学优秀课程论文评选中获奖

2025年05月07日 14:58  点击:[]

近日,北京大学《东西方民间文学》优秀课程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全校52篇期末论文共有8篇论文获奖,徐州一中2024届毕业生李叶赛以高质量的论文作品,经过授课教师评阅,获评优秀。

近日,北京大学2024-2025学年第1学期全校通选课《东西方民间文学》优秀课程论文评选结果公布。李叶赛《暴力叙事:中印民间文学各自的路径与交织》获奖。谈起这次的论文评选,李叶赛说,当我在北京大学的《东西方民间文学》课程上提交这篇作业时,未曾想过它会获奖,因为它长达一万五千字,在终于完稿之前整整折磨了我三个月。一开始,没有第二外语的基础、没有民间文学的深厚积累,我单凭对印度神话的喜爱,苦苦爬梳资料,但无从下笔。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古代中国笔记小说这一间接反映民间文学的独特文体,中印两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突然具象化了。从中国看印度的视角给了我作比较研究的启发,而最终的主题确立却来自另一门课程“世界史通论”布置下的阅读资料——印度裔学者斯皮瓦克的"庶民能说话吗”。她从印度神话出发讲述的那段充满创伤和暴力的女性史,使得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叙事和话语的权力。确定下“中印民间文学中的暴力叙事”这一主题后,我忽然发现原本囫囵阅读的材料中,很大一部分能被系于这条主线;而这条历史和文学交织的时间线,不言自明地揭示出民间文学叙事和现实的互动。

同窗共研:历史兴趣的萌芽

同学们为我留下了高中最美好的记忆,在文科班,永远不会缺少文史的同道中人。课下与同学为宋代户口讨论得不可开交,在高三最忙碌的晚自习共读一本《北魏平城时代》,都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经历。这种与高考好像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却让我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对独立思考不再畏惧,也让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选择考古专业——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自习时光:自律能力的沉淀

高三的我,几乎不敢想象大学生活会有多么自由。然而自由并不必然意味着放纵,“沉浸式学习”是可以延续到大学中的。终于不用处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中,可以专注于自己喜爱的学科,其实学习变成了更自然愉快的日常。在图书馆从日出坐到月升时,总想起一中教会我:真正的自由来自对目标的坚守。

辩论淬炼:理性思维的锋芒

其实从未想过自己会参与辩论赛这样的活动,而每个不得不做presentation的课程作业都让我感谢那次参加辩论赛的活动。“能力”是一个多元评价的指标,而徐州一中始终努力在“考试”之外引入更多让学生展现多元价值的机会。

学术篇:打破“标准答案”的枷锁

大学第一课,“没有正确答案,只有更合理的解释。”再也没有教师会等待着好回答你的问题,再也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搜索即得。同时,你也会越来越感受到,“不想要别人给我答案、不需要唯一的正解”这样的心情。保持“初学者心态”,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生活篇:在多元中寻找支点

北大最珍贵的,是让我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努力”并不意味着放弃学习以外的一切,“学习”也并不意味着背诵、刷题。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人生实验室”,可以探索勇敢跨界才能遇见更立体的自己。

成长篇:与孤独和解的智慧

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无人喝彩的时刻,大学会让你突然拥有无限独处的空间。或许你会有些孤独,但我希望能更多发现自由。思考总是内向的、安静的,享受独处是一种特别的幸运。

大学的学习体验和高中全然不同。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教师在课下扮演的角色会弱化很多。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感谢一中的老师们在每个课间能耐心对待每位学生的问题。学习之旅中的所有顺利坦途,其实都是认真负责的老师们的默默努力。但是进入大学,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多地成为考察学生的指标,一个人在图书馆焦头烂额成为常态。而我想说的是,每一分钟的积累都有意义;所有看似无用功的努力,都会在某个突然之间显露它的价值——甚至可能是受到另一门课程的启发。这种跟高中不同的全新的学习体验是挑战,也更让人能够成长。我相信学弟学妹们不久之后会自己体会到这一点的,我能说的只有祝大家学习顺利!高考顺利!一中越来越好!

上一条:徐州一中首届体育嘉年华圆满落幕 下一条:徐州一中召开总务后勤工作会议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0/100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