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 首页

  • 校园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学科研

  • 更多

国旗下讲话

第16周国旗下讲话: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日期:2021-12-06] 来源: 作者: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高三13班  孙子朝  曾获省三好学生  成绩优异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84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极具代表性的战争罪行,是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也是全人类的惨痛悲剧。无论过去多少年,这段惨痛历史记忆都不应忘记。

不忘历史,要保持对于战争的痛感。“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战后76年来,二战的硝烟散去,但战火并未从世界消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曾说,“忘记历史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句名言,至今振聋发聩。提醒人们不忘战争之痛,常怀历史之忧,在追梦路上自信自强,做和平的维护者。

不忘历史,要激发慨然前行的动力。悲伤不是悼念的全部意义,生生不息才是缅怀的最终目的。回望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8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沉沦到奋起、由抗争而胜利的蜕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经过持续的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就是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的最好告慰。

一次庄严的纪念,是一次记忆的唤醒,是一次动力的激发。当国旗再次为遇难同胞而半垂,这是一个国家以最高的礼仪祭奠哀悼同胞,昭示的是勇毅前行的奋发之志。“八十四载,青史昭彰”,我们在悼念中永志不忘,在继往开来中向前奋进,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风雨无阻,永不停歇!

 

 

上一条:第17周国旗下讲话:辞旧迎新,展望未来
下一条:第15周国旗下讲话:树立规则意识,争当优秀公民

版权所有:徐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一中简介

    • 组织机构

    • 历史回眸

    • 荣誉殿堂

    • 美丽校园

    •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 公示公告

    • 招生收费

    • 师资建设

    •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 党建动态

    •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 招生动态

    • 招生政策

    • 招聘动态

    •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 国际部简介

    • 国际部动态

    • 学术信息

    • 师生园地

    • 精彩视频

    •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 教学管理

    • 教研管理

    • 师资建设

    • 课改阵地

    • 资料存档

    • 丰硕成果

    •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 名师风采

    • 青蓝工程

    • 教师获奖

    • 教师论文

    •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 德育管理

    • 学子风采

    • 团委纪事

    • 学生组织

    • 社团活动

    • 心海导航

    • 国旗下讲话

    •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 工会园地

    • 关工委

    •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 后勤服务

    •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 一中钉钉

    • 一师一优课

    • 中学学科网

    • 实验教学登记

    • 电子阅览室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一中简介
    组织机构
    历史回眸
    荣誉殿堂
    美丽校园
    规章制度
  • 校务公开
    学校概况
    规章制度
    公示公告
    招生收费
    师资建设
    新校区规划
  • 党建园地
    党建动态
    政治学习
  • 招生聘师
    招生动态
    招生政策
    招聘动态
    招聘政策
  • 国际教育交流
    国际部简介
    国际部动态
    学术信息
    师生园地
    精彩视频
    国际交流
  • 教学教研
    教学管理
    教研管理
    师资建设
    课改阵地
    资料存档
    丰硕成果
    综合实践
  • 教师频道
    名师风采
    青蓝工程
    教师获奖
    教师论文
    心中的恩师
  •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 工会生活
    工会园地
    关工委
    老干部俱乐部
  • 后勤安保
    后勤服务
    安全保障
  • 撷秀初中
  • 站点服务
    一中钉钉
    一师一优课
    中学学科网
    实验教学登记
    电子阅览室
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管理 学子风采 团委纪事 学生组织 社团活动 心海导航 国旗下讲话 研学旅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建设 >> 国旗下讲话 >> 正文
国旗下讲话

第16周国旗下讲话: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2021年12月06日 15:43  点击:[]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高三13班  孙子朝  曾获省三好学生  成绩优异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84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极具代表性的战争罪行,是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也是全人类的惨痛悲剧。无论过去多少年,这段惨痛历史记忆都不应忘记。

不忘历史,要保持对于战争的痛感。“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战后76年来,二战的硝烟散去,但战火并未从世界消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曾说,“忘记历史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句名言,至今振聋发聩。提醒人们不忘战争之痛,常怀历史之忧,在追梦路上自信自强,做和平的维护者。

不忘历史,要激发慨然前行的动力。悲伤不是悼念的全部意义,生生不息才是缅怀的最终目的。回望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8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沉沦到奋起、由抗争而胜利的蜕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经过持续的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祖国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安康,就是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的最好告慰。

一次庄严的纪念,是一次记忆的唤醒,是一次动力的激发。当国旗再次为遇难同胞而半垂,这是一个国家以最高的礼仪祭奠哀悼同胞,昭示的是勇毅前行的奋发之志。“八十四载,青史昭彰”,我们在悼念中永志不忘,在继往开来中向前奋进,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风雨无阻,永不停歇!

 

 

上一条:第17周国旗下讲话:辞旧迎新,展望未来 下一条:第15周国旗下讲话:树立规则意识,争当优秀公民

【关闭】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0/100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共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页
  • 网站地图
  • 站内搜索
  • 用户登录
  • 管理登录
  • 意见反馈

地址: 徐州市云龙区紫金路36号(紫金校区) 联系电话:85885002 邮编:221004   徐州市夹河前街26号(夹河街校区)联系电话:85582102  邮编:221002 

徐州市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ICP备0500370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8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