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文明城市,提高幸福感指数》
《创造文明城市,提高幸福感指数》——课题研究论文
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文明城市”“幸福感”始终是频率出现较高的词语。但
什么是文明城市?什么是幸福感?创建文明城市是否能提高幸福感指数?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幸福感指数?本组结合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小组成员首先完成调查问卷的制作与小课题申报表格的填写,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信息,以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为调查群体,通过询问其压力的来源,幸福感来源等问题,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创建文明城市是分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的重要方式的结论。
对于《创造文明城市,提高幸福感指数》课题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原因。
幸福感指数,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从一定意义上看,幸福感指数是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生活质量是幸福感指数的现实载体。而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飞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幸福感指数逐渐演变为人们主观幸福感和客观现实的有机统一。因而,我们认为,作为人们居住的外部环境,城市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的硬件设施,政策及环境都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居民,其幸福程度显然不同。
上个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最受关注和最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该理论解答了怎样在社会发展与和谐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分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生活质量的内涵,是城市幸福指数构建中的重要理念。在我国,适宜居住程度的概念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一百多个大,中,小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在各地的具体操作中,宜居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等多方面。在此之中,社会文明度高是宜居城市发展的基础。
而所谓文明城市,是所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基本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明城市以建设“八大环境”为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整体素质,使人民群众对生活安心放心舒心,对未来有信心;对城市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与提高人们幸福感指数的本质完全吻合。因而,我们认为创建文明城市,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我组成员,就本市寻找不同区,县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其压力来源,幸福感来源等问题。通过本组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为当今我市居民幸福感主要来源于社会秩序的安定,铁路工程的修缮,各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是我市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的成就的具体体现。但与此同时教育水平,房价,薪资等方面也是调查对象中所反映的几大问题,也同样体现了我市在建设文明城市,提高幸福感指数中的不足。
因而,政府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不断改进已解决的方面,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提高工作效率,为建设文明城市,提高人民幸福感指数不断奋斗。不仅在我市,许多地方政府也都提出了幸福感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应为建设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乐于助人,提高自己和他人共同的幸福感。
本组通过对居民“幸福感指数”的关注与调查,得出了建设文明城市是提高人们幸福感指数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人们对自身幸福状况的了解和对于更高层次幸福的追求。并且对于政府来说可以由此更为贴切的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可以更好地去满足,明确了政府的发展方向。从国家角度来看,也利于各国政府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使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上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题目: 创建文明城市,提高幸福感指数 |
编号: |
||||
课题组成员 |
组长:卢涵 |
组员:李心茹,周芯彤,吴慧媛,尚兰芸,李知遥,孔娅凝,华雨 |
|||
指导教师:李强 |
报告执笔人:李心茹 |
完成时间:2023.9.1 |
|||
主导课程:历史 |
相关课程:魅力考古社团 |
||||
(一)书面材料 |
|||||
课题成果: 1) 预期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扮靓“美丽徐州”的城市形象、涵养“好人徐州”的城市精神、温润“幸福徐州”的城市底色、激发“智慧徐州”的城市活力,提高徐州居民幸福感。
2) 课题实际取得的成果: 加强了市民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建设,为构筑好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贡献力量。为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创建质量建言献策,加快建设提高徐州人幸福感自豪感。践行为民理念增强创建实效,突出利民导向,紧紧依靠人民,办好惠民实事,共建共享幸福徐州“大家庭”以开创文明城市创建新局面。 |
|||||
参考书目及资料: 徐州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江苏文明网,中国江苏网等
|
|||||
附录材料(要求提交原始记录)包括: 活动记录表(1 )份 访谈表(25 )份 实验记录(1 )份 调查表(25 )份 测量数据记录(1 )份 |
|||||
(二)实物材料,如制作的图片,模型,照片,事物样本,音像资料等 编号: 名称: 制作者: 内容: 功能:
|
|||||
(三)演示课题成果所需要的条件,要求(如特别需要,请说明):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