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探究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题目: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
编号: |
||||
课题组成员 |
组长顾恒瑞: |
组员:顾恒瑞,王尚飞,荣昱杰 ,周熙凯,张凯博 |
|||
指导教师: |
报告执笔人:顾恒瑞 |
完成时间:2024年2月10日 |
|||
主导课程:热敏变色材料 |
相关课程:科学探究方法指导 |
||||
(一)书面材料 |
|||||
课题成果: 1) 预期的成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用控制变量法等多种探究方法,从定性定量两个层面分析比较浸渍法和涂层法对热敏变色材料性质的影响。同时根据性质差异,操作成本等因素讨论两种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应用场合和效率价值
2) 课题实际取得的成果: 用两种方法各制备了一块热敏变色纺织品的样品,收集了增重率,透湿性和变色性能等方面的具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软硬度,颜色鲜艳度等多种指标,定性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浸渍法和涂层法两种热敏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在实际纺织品生产中应协同使用,使用浸渍法制备衣物的底色和贴身部分,用涂层法制备衣物的装饰,花纹,商标部分。 |
|||||
参考书目及资料:[1]微创博志教育.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2] 吴宝龙,吴赞敏,冯文昭. 有机热敏变色材料及应用[J]. 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8(1):22-28. |
|||||
附录材料(要求提交原始记录)包括: 活动记录表(1)份 访谈表(0)份 实验记录(1)份 调查表(0)份 测量数据记录(1)份 |
|||||
(二)实物材料,如制作的图片,模型,照片,事物样本,音像资料等 名称:实验照片 制作者:顾恒瑞 内容:记录实验过程现象 功能: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
|||||
(三)演示课题成果所需要的条件,要求(如特别需要,请说明): |
|||||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表
课题名称 |
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
课 题 组 成 员 及 有 关 情 况 |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职务 |
学号 |
顾恒瑞 |
男 |
高一(14) |
组长 |
1425 |
|
荣昱杰 |
男 |
高一(14) |
记录员 |
1434 |
|
王尚飞 |
男 |
高一(14) |
实验员 |
1421 |
|
周熙凯 |
男 |
高一(14) |
实验员 |
1454 |
|
张凯博 |
男 |
高一(14) |
实验员 |
1452 |
|
课 题 研 究 的 目 的 及 主 要 内 容 |
目的: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推动不同制备方法的联合使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创造出更多,更精美的热敏变色纺织品。 主要内容:目前,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主要有浸渍法和涂层法两种。本实验从增重率,透湿性,软硬度等多个方面,既有定性也有定量的对不同制备方法进行探究和比较。 |
||||
研 究 假 设 |
浸渍法所制纺织品相同条件下质量更小,更柔软且透湿性更好,着色更加均匀,作为衣物的主要面料可以带来更舒适的穿着体验。涂层法所制纺织品相同条件下质量大,质硬且透湿性差,如操作不好还会有着色不均匀的情况,可用于纺织品前后的图案装饰,品牌商标的印制等。 |
||||
研 究 方 法 |
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浸渍法和涂层法两种染色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探究和比较,比较了其软硬程度,着色难易,透气性等方面,同时参考已有文件,列图表使实验结果可视化等等方式。 |
||||
研 究 步 骤 (各 阶 段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时 间 安 排) |
1月初: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1月末: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收集整理数据 2月初: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
||||
成 果 形 式 |
实验数据图表若干,一份科技论文,一份答辩PPT,一份实验故事微电影,一份宣传海报,一份材料展示视频。 |
||||
论 证 小 组 意 见 |
此次课题研究实验时间充分,数据准确,成果展示鲜明,积极进行线上交流,实验计划制定周密,线下实验安排合理。 论证人签名: 王尚飞 2024年 2 月 1 日 |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 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编号: |
||
活动时间:2024年2月8日 |
第 1 次 |
活动地点:高一14班教室 |
|
指导教师: |
班级:高一14班 |
||
参加活动成员: 组内: 顾恒瑞,王尚飞,荣昱杰 组外:无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推动不同制备方法的联合使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纺织品。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小组讨论,共同实验,查阅资料,
过程: 1.1整理液的制备 1)浸渍法整理液: 称取0.75g热敏变色色粉于纸杯中,用50ml量筒量取15ml聚丙烯酸酯粘合剂逐步加入到盛有色粉的纸杯中,同时不断搅拌,最后量取并加入18ml蒸馏水,不断搅拌至整理液混合均匀,备用。 2)涂层法整理液: 称取0.5g热敏变色色粉于纸杯中,用50ml量筒量取10ml聚丙烯酸酯粘合剂逐步加入到盛有色粉的纸杯中,不断搅拌至整理液混合均匀,备用。 1.2纺织品染色 1)浸渍法染色: 将记录质量后的纱布s1浸入配置好的整理液中,用搅拌棒搅拌2min,确保纱布完全浸入整理液 ,静置30min。静置完成后将纱布用搅拌棒转移到定性滤纸上,吸干多余水分。最后将纱布置于自热饭盒上烘干至布料变干不潮湿。 2)涂层法染色: 取记录质量后的纱布s2,用小毛刷蘸取整理液均匀刷于纱布上,只刷一面,刷一层。将纱布转移到定性滤纸上,吸干多余水分。最后将纱布置于自热饭盒上烘干至布料变干不潮湿。 1.3两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两种染色方法只在整理液成分和上色方法上存在差异(图一),浸渍法所需时间长于涂层法,但人工操作时间短,难度小。 2.纺织品性能测试 2.1定性比较 观察染色后的纱布,从色泽鲜艳度,着色均匀度,软硬度三个方面评价纺织品性能。 2.2定量比较 1)纺织品增重率: 称量染色后纱布质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纺织品增重率R 注:式中m1为染色前纺织品的克重,m2为染色后纺织品的克重 2)纺织品透湿性: 取两个离心管编号d1、d2,用双面胶在管口围一圈,加水至离心管最上方刻度线处。取s1、s2纺织品各4.5cm4.5cm的正方形小块,分别粘在对应的离心管管口,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每个24小时记录一次质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水蒸气透过率X: 水蒸气透过率 (单位:g/(24h 注:式中W前为放置前的质量,W后为放置后的质量,D为离心管内径(单位:米),N为放置天数(单位:天) 3)纺织品变色灵敏度: 3)取s1、s2各9cm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和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结论:浸渍法和涂层法这两种制备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协同使用,浸渍法用来处理衣物底色和贴身部位,涂层法用来制备衣物的装饰,花纹,商标等部分 完成状况:了解了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备与性能,定性比较了浸渍法与涂层法的着色难易,色泽鲜艳程度,着色均匀程度和软硬度,定量比较了用这两种方法制备出的纺织品的增重率,透湿性和变色灵敏度。基本完成了先前所设定的目标。 记录者: 荣昱杰 |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