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是否会爆发——二战爆发原因再论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 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
编号:29 |
||
活动时间:2024.2.14 |
第 1 次 |
活动地点:云龙区图书馆 |
|
指导教师:马红强 |
班级:高一七班 |
||
参加活动成员: 组内:张敬尧、 刘一诺、王禹霁、张航瑞、缐家宁、张艺璇、王梓琪、蒋英睿、蒋译萱 组外: 无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二战爆发的原因再分析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文献研究
3)过程: 1.通过阅读《世界地理知识百科》,发现相对于欧洲其他强国,德国的纬度非常高(约为北纬47-55度,法国为北纬42-51度),德国自然环境恶劣,可用耕地面积小,(国土面积与法国相当,而德国的耕地面积1183万公顷的耕地面积远少于法国的3350万公顷),且土地质量差。德国的南部为高原和森林,中部为山地,只有北部是平原,且北部日照时间短,气候寒冷。(法国南部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盛产葡萄酒,相比之下德国经济更不发达)。稀少的粮食不足以供应德国的人口,所以德国人必须扩张领土。2.结合二战史,希特勒上台时德国正是一战的战败国,只能艰难地守住领土,希特勒凭借刻在德国人基因里的“扩张领土”与自己“重铸德意志的辉煌”的口号鼓舞了德国人重振工业,训练军队。结合《欧洲经济史》发现,德国从美国购买了2000多项专利技术(杜邦公司将大量的橡胶和飞机技术卖给德国,福特公司向德国投资200亿美元),这使得德国在美国的赞助下迅速恢复军事工业,工业体系迅速超过英国和法国。而英国自从一战后元气大伤,1913至1918年,英国煤的产量由2.8亿吨减少到2.3亿吨,造船业总额从120万吨减少到77万吨,棉纺织品出口从70亿码跌至38亿码,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1913年的40%下降至1930年的10%,一战英国损失青年93万占男性壮丁50%,导致英国无力制约德国发展(法国情况也类似)。3.根据《二战简史》,德国首先进攻是在1938年3月12日进攻奥地利,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属于日耳曼人,同时奥地利的部分日耳曼人认为只有加入德国才能取得未来发展,德国便以奥地利为第一个目标。希特勒在发动这场行动时担心其他大国(如法国、英国、苏联)会有动作,恰恰相反这些国家都对希特勒的行动冷眼相看。这里有两个原因:1.奥地利国土面积小2.都是日耳曼人,且被打的一方没觉得有问题,就不去引火烧身。后来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两国不愿卷入战争,同时希望德国可以制约苏联,于是法国总理默认了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与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苏联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各国的绥靖政策,使德国不断扩张,最终于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拉开了二战的帷幕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和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结论:希特勒只是代表了德国部分民众的意志,爆发二战的原因是德国对领土扩张的追求、其他国家的绥靖政策共同导致,德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希望保全自身的想法,取得迅速发展,使得它侵略扩张的野心逐渐膨胀 记录者: 张敬尧 |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