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能源采集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课题背景
1.1中科院微型实验室"科探方舟"
"科探方舟"(课题研究项目),是徐州一中与中科院合作,中科院京区科协牵头设计的品牌科学产品。"科探方舟"以探究性科学实验装置为支柱,在专业探究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小课题研究",帮助同学们涵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科探方舟"是一个探究性的教学集成包,相当于一个微型的实验室,其中包含了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等十个不同方向的课题,分别涉及水质差异与硬水软化、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桥梁承载能力、住宅日照间距、种子催芽剂、风力发电等,都是基于当下、基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基于同学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真问题,课题具有前瞻性和鲜明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此提高科学素养。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而小课题研究又是一项缜密的科学实验活动,应该让同学们从高中开始,就养成像科学家一样思维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动手实验、成果汇报和答辩的形式,达到开阔视野、启迪灵感、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科学素养,为将来成为未来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1.2课题简介
摩擦电发电机是由美国科学家王中林开发的一种微型发电机,它能依靠摩擦点电势的充电泵效应,把极其微小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种发电机在电子产品、环境监测以及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摩擦电发电机的动力源既可以是已被人们认识的风力、水力、海浪等大能源,也可以是人的行走、身体的晃动、手的触摸、下落的雨滴等从没被人们注意过的环境随机能源,还可以是车轮的转动、机器的轰鸣等。 将来只要正常走路,安在鞋里的摩擦电发电机就能随时为你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充电。与工业大规模发电不同,摩擦电发电机可以让运动着的每个人都“发电”,可以让司空见惯的摩擦、挤压、坠落等现象都变成发电的动力源。未来,汽车刹车就能发电充电;如果把摩擦电发电机铺在马路上,每一辆驶过的汽车都能参与发电过程。
(不同结构设计用于水波能量收集和传感)
2、实验过程
2.1科探方舟开箱物料
1 万用表及表笔 2 100kΩ电阻
3 MPF102场效应管 4 整流桥
5 面包板 6 公对母杜邦线
7 公对公杜邦线 8 鳄鱼夹导线
9 绿色发光二极管 10 电池9V
11 雪弗板 12 橡胶球
13 PVC薄膜胶带 14 吸管
15 透明塑料球壳 16 铜箔胶带
17 PET薄膜 18 PP薄膜
19 PE薄膜 20 手套
2.2实验过程
本实验通过测试不同材料的摩擦电效应,探究了独立层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和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特性。
2.2.1测试不同材料的得电子能力及摩擦电效应。
电路连接器件:场效应管,发光二极管,100kΩ电阻,9v电池,面包板,杜邦线及鳄鱼夹导线
待测材料:PET,PP,PE,PTFE膜,铜箔,纸
实验原理:用带负电的摩擦材料靠近天线,天线上电子累积,场效应管G端形成反向电压,N通道结构中耗尽层扩大,电路被截止,二极管熄灭。
步骤1、安装验电器
(电路接通,二极管发光)
步骤2、按顺序摩擦待测材料
(摩擦铜箔和PTFE膜)
步骤3、将摩擦后的材料分别靠近天线,观察二极管亮灭情况并记录
(将带负电的PTFE膜靠近天线,观察到二极管亮度显著减弱)
实验过程存在问题及分析处理
出现问题、摩擦后材料无法使二极管熄灭
推测一、电阻阻值过大导致分压过大。
检验推测: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尝试更换阻值较小的电阻,结果二极管被烧坏;
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初步排除阻值过大的可能。
(接入小电阻后二极管长灭)
推测二、摩擦静电过小,无法使场效应管耗尽层闭合
检验推测:通过万用表测量以及咨询指导老师,我们了解到铜与PTFE摩擦产生的静电强度足够产生明显实验效果,该假设排除。
(测量摩擦电压,并对比场效应管电压)
推测三、场效应管损坏
通过排除各种存在影响因素,最终经过充分检验,确定该批次场效应管存在故障。
实验结果
本次测试相关材料摩擦结果记录
被测材料 |
摩擦基准材料 |
|||||
PE |
PP |
PET |
PTFE |
纸 |
铜箔 |
|
PE |
灯亮 |
灯灭 |
灯亮 |
灯灭 |
灯灭 |
|
PP |
灯灭 |
灯亮 |
灯灭 |
灯灭 |
||
PET |
灯亮 |
灯灭 |
灯灭 |
|||
PTFE |
灯灭 |
灯灭 |
||||
纸 |
灯亮 |
|||||
铜箔 |
相关材料摩擦结果记录表
结论:得电子能力PTFE>PP>PE>PET>铜箔>纸;其中,纸与PTFE摩擦产生电场最强。
推测原因:纸和PTFE在摩擦电序列中距离最远,得失电子能力差异最明显。
2.2.2 对比独立层式与球形TENG的输出性能。
独立层式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材料在水平摩擦时,自由电子在桌面和摩擦电极之间流动,从而在外电路产生交流电信号。
(独立层式TENG)
实验结果:最高电压可达194V,电流较稳定。
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不同材料挤压时带相反电荷,分离后产生感应电势差,引起电子流动;材料闭合时电子回流,循环产生交流电压。
(球形TENG)
实验结果:最高电压30mV左右,碰撞轨迹不固定,发电效率低。
2.2.3探究弹力球数量、包裹材料及晃动频率对球形TENG开路电压的影响。
不同薄膜材料对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特性影响
实验步骤
1、分别利用PVC胶带、美纹纸胶带和透明胶带包裹弹力球;
2、摇晃发电,读取万用表示数,记录最大值;
3、多次实验,整理数据。
不同薄膜材料对球形TENG输出特性影响实验记录表
薄膜材料类型 |
开路电压/mV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平均值 |
|
PVC胶带 |
20.4 |
20.1 |
20.6 |
20.7 |
美纹纸胶带 |
12.2 |
12.0 |
12.8 |
12.3 |
透明胶带 |
10.9 |
10.2 |
10.2 |
10.1 |
不同滚球数量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特性影响
实验步骤
使用数量不同(1,2,3个)的弹力球进行实验;
摇晃发电,读取万用表示数,记录最大值;
多次实验,整理数据。
不同弹力球数量对球形TENG输出特性影响实验记录表
弹力球数量 |
开路电压/mV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平均值 |
|
1个 |
20.4 |
20.1 |
20.6 |
20.7 |
2个 |
24.2 |
22.8 |
23.5 |
23.5 |
3个 |
29.1 |
27.2 |
26.5 |
27.7 |
晃动频率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特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
分别跟随BPM为60,120,180的节拍器进行实验;
摇晃发电,读取万用表示数,记录最大值;
多次实验,整理数据。
晃动频率 |
开路电压/mV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平均值 |
|
BPM=60 |
15.1 |
15.2 |
15.1 |
20.7 |
BPM=120 |
24.6 |
26.3 |
27.4 |
23.5 |
BPM=180 |
33.3 |
33.1 |
36.4 |
27.7 |
实验结论:对于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开路电压按从大到小的排序对应的薄膜材料分别为PVC>美纹纸>透明胶带;
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球数量越多,(1~3个内)晃动频率越高(BPM60~180内),开路电压越大。
3、课题报告
摘要:本研究通过自主搭建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实验平台,系统探究了材料摩擦电特性、表面形貌及机械震动参数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通过系统测试不同材料的得电子能力及摩擦电效应,设计并制备了独立层式与球形两种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探究了材料选择、结构参数及机械激励条件对TENG输出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1. 材料的得电子能力排序为 PTFE > PP > PE > PET > 铜箔 > 纸,但纸与PTFE摩擦时产生的电场最强;
2. 球形TENG中,PVC胶带包裹的弹力球开路电压最大(PVC > 美纹纸 > 透明胶带),且弹力球数量增加(1→3个)时开路电压显著提升;
3. 在60-180bpm晃动频率范围内,开路电压随频率升高而增大。
本研究为TENG的材料优化与能量收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研究成果为微型自供电系统设计提供了实践依据。
0引言
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作为一种新型机械能-电能转换技术,在微能源收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近年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发展:
2012年:王中林团队首次提出TENG概念,基于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耦合效应(Advanced Materials, 2012)。
2015年:实现从低频机械能(如人体运动)中高效收集能量,功率密度突破10 W/m²。
2020年至今:材料与结构创新(如多层异质结构、柔性电极)、混合能源系统(TENG+压电/太阳能)成为研究热点。其输出性能核心依赖于摩擦材料的电子亲和力差异与结构设计。
本实验旨在:
1. 筛选高电荷密度的摩擦材料对;
2. 探究独立层式与球形TENG的输出特性差异;
3. 分析弹力球数量、包裹材料及晃动频率对球形TENG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摩擦材料:PTFE薄膜(0.1mm)、聚丙烯(PP)、聚乙烯(PE)、PET薄膜、铜箔(0.05mm)、打印纸;
球形TENG材料:PVC胶带、美纹纸胶带、透明胶带,弹力球(直径5cm);
测试设备:万用电表、静电计(Keysight U2722A)、数字示波器(Rigol DS1202Z-E)、频率可调振动台。
1.2实验设计
1.2.1材料得失电子能力测试
按图连接电路,将PTFE、PP、PE、PET、铜箔、纸两两组合进行摩擦,将摩擦后的材料靠近天线,记录LED灯的亮灭情况并做记录。
1.2.2独立层式摩擦纳米发电机。
摩擦材料在水平摩擦时,自由电子在桌面和摩擦电极之间流动,从而在外电路产生交流电信号。
实验步骤
1、连接待测电路;
2、粘贴两块铜箔;
3、摩擦层间距2mm,通过周期性垂直接触-分离运动测试开路电压。测得电压可达194V,电流较稳定。
1.2.3探究弹力球数量、包裹材料及晃动频率对球形TENG开路电压的影响。
不同材料挤压时带相反电荷,分离后产生感应电势差,引起电子流动;材料闭合时电子回流,循环产生交流电压。
测试包裹材料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实验步骤
1、球壳钻孔,穿入杜邦线;
2、球壳内壁粘贴铜箔;
3、分别利用PVC胶带、美纹纸胶带和透明胶带包裹弹力球与铜箔电极接触测试;
4、摇晃发电,读取万用表示数,记录最大值;
5、多次实验,整理数据。
测试弹力球数量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固定包裹材料(PVC胶带),依次使用1、2、3个弹力球进行测试;
2、再次摇晃发电,读取万用表示数,记录最大值;
3、多次实验,整理数据。
测试振动频率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分别跟随BPM为60,120,180的节拍器进行实验;
2、摇晃发电,读取万用表示数,记录最大值;
3、多次实验,整理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材料得失电子情况分析
当带负电的摩擦材料靠近实验电路天线时,天线上电子累积,场效应管G端形成反向电压,N通道结构中耗尽层扩大,电路被截止,二极管熄灭。
被测材料 |
摩擦基准材料 |
|||||
PE |
PP |
PET |
PTFE |
纸 |
铜箔 |
|
PE |
灯亮 |
灯灭 |
灯亮 |
灯灭 |
灯灭 |
|
PP |
灯灭 |
灯亮 |
灯灭 |
灯灭 |
||
PET |
灯亮 |
灯灭 |
灯灭 |
|||
PTFE |
灯灭 |
灯灭 |
||||
纸 |
灯亮 |
|||||
铜箔 |
得电子能力PTFE>PP>PE>PET>铜箔>纸;其中,纸与PTFE摩擦产生电场最强。
推测原因:纸和PTFE在摩擦电序列中距离最远,得失电子能力差异最明显。
2.2不同包裹材料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薄膜材料类型 |
开路电压/mV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平均值 |
|
PVC胶带 |
20.4 |
20.1 |
20.6 |
20.7 |
美纹纸胶带 |
12.2 |
12.0 |
12.8 |
12.3 |
透明胶带 |
10.9 |
10.2 |
10.2 |
10.1 |
2.3不同弹力球数量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弹力球数量 |
开路电压/mV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平均值 |
|
1个 |
20.4 |
20.1 |
20.6 |
20.7 |
2个 |
24.2 |
22.8 |
23.5 |
23.5 |
3个 |
29.1 |
27.2 |
26.5 |
27.7 |
2.4不同振动频率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晃动频率 |
开路电压/mV |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平均值 |
|
BPM=60 |
15.1 |
15.2 |
15.1 |
20.7 |
BPM=120 |
24.6 |
26.3 |
27.4 |
23.5 |
BPM=180 |
33.3 |
33.1 |
36.4 |
27.7 |
当带负电的摩擦材料靠近实验电路天线时,天线上电子累积,场效应管G端形成反向电压,N通道结构中耗尽层扩大,电路被截止,二极管
3、结论与讨论
1. 材料优化:PTFE与纸的组合因最大电子亲和力差异,适用于高输出TENG设计;
2. 结构设计:球形TENG中,PVC胶带包裹的弹力球性能最优,且可通过增加弹力球数量提升输出;
3. 频率响应:TENG在180bpm时输出最高,适合人体运动(如步行频率~2Hz)能量收集。
在本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湿度对材料摩擦电性能的影响;探索柔性电极材料以提升TENG耐久性等相关方面的实验研究。
未来TENG技术将向高性能化(功率密度>1 kW/m³)、智能化(自适应环境)和集成化(与储能、传感器融合)发展,有望成为“万物互联”时代分布式能源的核心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中林《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可引用DOI: 10.1002/adma.201403864)
2. Niu, S., et al. "Theory of sliding-mod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5.24 (2015): 1500901.
3. "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的影响." 《物理学报》 69.5 (2020): 05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