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暨AI场景应用展示活动在徐州一中举行

10月29-30日上午,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展示活动(高中专场)在徐州一中举行。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州市第一中学共同承办,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优秀教师,教研专家齐聚徐州一中紫金校区,共赴这场AI赋能教育的盛会,携手探索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范式。
江苏省教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江苏省教科院数研所所长赵华,徐州市教科院副院长程廷伟,徐州一中党委书记秦晓华、副校长冯仰聪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省13个设区市的42名参展教师、15名点评专家以及300多位观摩教师参加现场活动,线上累计参与教师接近10万人次。

秦晓华书记介绍了徐州一中从 “加、减、乘、除” 四维发力,结合 “数智五育” 建设,赋能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实践成果。一是“加”强硬件供给,AI搭建高品质教育硬支撑;二是“减”负精准发力,AI提升深度教学软实力;三是“乘”势创新发展,融创课程催生学习新浪潮,四是“除”去机制瓶颈,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聚焦 “数智五育,一中之芯” 建设,构建 “一三五” 模式,即以三个教育服务中心,支撑五大教育培训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学生创新发展中心,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设立三个分会场,覆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全学科领域,42位参展教师携带一批独具学科特色的智能体登台展示。徐州一中物理老师柳旭、政治老师管祥分别带着智能体“时空引路人”和“数字人小帅”进行了说课展示。
柳旭开发的 “时空引路人” 智能体,涵盖沉浸式科学家事迹揭秘、全周期知识学习协助等五大核心功能,深度融入物理教学全流程。该创新课例最终荣获活动高中专场精品课,为数字时代深度学习赋能的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质实践范式。
管祥老师以“网络用语”这一现实语言现象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AI赋能,打造虚实交融的教学情境,开展创造生成式的人机互动,把抽象的“概念”的逻辑知识置于真实社会语境中,为政治课堂注入鲜活创意。
在教师数字素养精品展示及专家点评环节,3位优秀教师代表分别展示了英语、数学、音乐学科的人机协同教学课例。点评专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各组展示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为参展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本次中小学教师素养暨AI场景应用展示活动,不仅集中展现了江苏高中教师,在数字素养与AI应用方面的扎实功底和创新精神,更构建了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