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0)班——车让人制度的利与弊
车让人制度的利与弊
礼让行人是文明驾驶很重要的一环。近几个月来,徐州展开交通大整治行动,对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交通陋习进行教育、处罚,越来越多的司机遇到斑马线,开始自觉停车等待。“礼让行人”,正成为这座城市中一道文明的风景线。
据悉,3月份以来,交警部门在推进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如在灯箱、护栏上增加宣传的标语,在路口的电子屏播图文宣传,在非灯控路口的斑马线上,在斑马线前、停车线前加注“车让人”3个大字。此外,交警部门还对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交通陋习进行教育、处罚,凡是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处罚50元,记3分。
这一项政策的发布,的确大大方便了行人的通行,提高了许多司机的文明素质,促进了交通文明的发展。但是在此期间,我们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行人经常站在路边,或玩手机,或东张西望,并不急于过马路,令司机感到十分为难。
其二,行人连续通过,人流不断。在二院西门,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若非协警管制,车辆就长时间不得通行,造成堵车。一些导航在提示时,甚至会显示通过二院前后两个相距不到五百米的路口,耗时大约为五分钟。
其三,行人拖沓。有的行人明知自己已经落后了大部队,反而更加悠闲自在,过马路仿佛散步。司机摁喇叭催促,行人却丝毫不关心。
其四,不少不守规矩的人已经把斑马线当成打车的地点,趁着路上的车辆停下上车。
其五,非机动车辆因没有明文规定,十分嚣张。在面对机动车,他们把自己看作行人,在斑马线上横冲直撞;而面对行人他们却不礼让,时常有车辆停下、行人却被机动车拦住无法通行的情况出现。
对此,我们认为车让人制度应有所改进。这条政策本意应是在机动车的强势和行人的弱势间寻求平衡,然而却将行人武装的过于强大,以致天平反向倾斜。我们希望市政府可以对政策进行微幅调整,并加大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呼吁车人互相尊重。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完善设施建设,助力交通文明。在常年人流量高的区段,如市四院和二院,可以建设地下道或天桥。四院最近正在,建设地铁,趁机修筑地下道既不用额外动工,也有利与地上交通。
而在人流量不是非常大或间断性人流密集的地区,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可移动的红绿灯,或是管制型红绿灯。也可以学习南宁市,在人流密集的街道上设置人控红绿灯。行人如果有过街需求的,都要手动按一下按钮,向信号系统发出请求,大约三十秒之后,斑马线就会绿灯放行,行人可以在这时通过马路。而当有行人要闯红灯过街时,从路边设置的红外线感应仪之间通过,就阻断红外线对射,此时,主柱和副柱会同时发出“红灯越线,请退回等候”的语音提示,以提示行人已闯红灯。并设置相应的摄像头,抓拍违反纪律的行人及司机,并在路边的屏幕上曝光。或者也可以采取其他有效的管理制度,既方便行人,也方便司机。
为助力徐州市文明城市建设,我们小组也自愿贡献力量。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徐州市信访局或市政官网向市政府反映这一情况,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 附件【7研究性学习展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