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中奥菲莉亚在文学与艺术上的美学影响
|
课题名称 |
“不要思考”——奥菲利亚在社会审美下的道具化 |
||||
课 题 组 成 员 及 有 关 情 况 |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职务 |
学号 |
丁熙蕾 |
女 |
高一17 |
组长 |
1702 |
|
孟姝含 |
女 |
高一17 |
组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题 研 究 的 目 的 及 主 要 内 容 |
目的:通过探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一角在全书当中的位置与价值,以及其他艺术工作者对奥菲利亚的诠释,深度思考男权社会的凝视对女性的影响。 内容:奥菲利亚这一经典女性角色来自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奥菲利亚是美丽、善良、纯洁的化身。在《哈姆雷特》中,作为女儿她乖巧懂事,作为爱人她善解人意,在面对父亲与爱人的抉择时她陷入苦海,遭遇亲人被哈姆雷特杀害后承受不住打击而陷入疯癫,最后溺水而亡。这样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而她的悲惨则与文艺复兴时代的父权文化脱不了关系,男性对女性的一切幻想与要求在奥菲利亚身上有着近乎完美的体现。然而奥菲利亚的悲惨形象却对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家们有着极强 的吸引力,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亚瑟·修斯、亚历山大·卡 巴内尔等著名画家都曾以奥菲利亚为主题作画。
|
||||
研 究 假 设 |
父权社会是导致奥菲利亚悲剧的原因,也是创造无数个被束缚、被禁锢的奥菲利亚的原因。 |
||||
研 究 方 法 |
资料查询、收集、小组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
||||
研 究 步 骤 (各 阶 段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时 间 安 排) |
4月初:小组成员阅读《哈姆雷特》原文并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组员讨论下一步课题研究方案。 4月中旬:查阅相关艺术评论及解读,了解并思考背后的社会现象。 4月下旬至5月初:组内成员各抒己见,进行完善和整合。 4月底至5月初:撰写课题研究调研报告。
|
||||
成 果 形 式 |
课题研究报告
|
||||
论 证 小 组 意 见 |
论证人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