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在徐州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追寻在徐州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篯铿善烹饪,因献雉羹于尧帝,得赏识,被封于彭地,为彭祖。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徐州列其一。夏商时期,大彭氏国日渐强大。大彭国前后存约800年。甲骨文中有几十处“彭”的记载。夏启封伯益二儿子若木于徐,形成徐国。故称为“彭祖故国”。所以徐州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文化名城。
对此,本小组九位成员以“追寻在徐州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为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
1.初步讨论,初步领会
研究开始,小组成员决定以讨论的方式决定研究的初步方向。
每位成员向其它成员分享自己知道的徐州的名人故事,一位同学向我们分享了学校旁倒马井的故事,得到了其它同学的一致好评;另一位同学分享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王陵母的故事,故事十分有教育意义,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地方——燕子楼,它的故事也受到小组成员的关注。在一番讨论结束后,我们决定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的体会名人精神。我们决定从讨论到的地点入手,实地考察。
2.实地考察,深入理解
我们先去了学校旁的倒马井,根据资料显示“传说乾隆皇帝骑马路过此地,井边地湿苔滑,马倒人未倒,故名倒马井。而现存比较可靠的解释是,此处距离西门外校场(医学院)较近,校场是兵马操练之处,人马渴了,来此饮水,饮毕即回,日久成习,主人放马独自来此井饮水,老马识途,马饮水后自己倒转身返回校场,久而久之,便称倒马井。”(资料源自百度百科)原来这口徐州人经常提到的井,居然有这样的故事。我们继续查阅资料,“倒马井是徐州唯一保存较好的饮马古井,距离古黄河百余米。倒马井水质好,周围百姓喜爱有加。十几年前,在拆迁建楼时,民工把建筑垃圾倾倒在倒马井里,周围的居民百姓知道后齐心反对,你填我淘,终于护井成功。乡亲的古井情结感人至深,书法家王冰石闻讯,欣然题字立碑。现在倒马井依然被保护得很好,井水清凌凌的,周围市民在这里捶衣、淘菜、洗瓜果。时至今日,倒马井依然在为百姓服务。”(资料源自百度百科)
研究的第二站是云龙公园,我们先去到了王陵母之墓,“楚汉相争时,王陵母被项羽劫持,企图招降王陵。王陵母宁死不屈,反劝王陵要尽心辅佐汉王,并拔剑自刎,此举惹怒项羽,将其烹煮。王陵母墓便是为纪念其烈举而立。” (资料源自百度百科),在这里我们学到了王陵母英勇,并且对王陵母致以崇高的敬意。接下来我们去到了燕子楼,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正在练习太极的老先生,或许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吧,让这位老先生选择在这里练习。“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 (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 (资料源自百度百科),这里提到了一个人物——关盼盼,她是谁呢?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关盼盼,唐代彭城人,约生活于唐代贞元、元和年间,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这位良家少女,因出身寒微生活无着而隶身乐籍,以声乐事人。后被张以重金购得,再经过一番专门训练而成为一时名妓。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轻盈柔美,婀娜动人。她的歌喉圆润,声音清丽,诗人张仲素称之为“歌尘”,说她唱起歌来,音调抑扬跌宕,清脆激越,其势可以阻遏天边的流云,冲击起雕梁上的暗尘。关盼盼还是一位富有音乐天赋的管弦里手,对于“玉箫”,”琴瑟”之类乐器十分精通,吹奏弹拨起来音调和谐,优美动听。她经常与文人雅士交往,向他们学习诗词歌赋,渐渐通晓韵律,终至成为一名女诗人。她有诗300首,名《燕子楼》集,可惜未能传世。关盼盼姿色俏丽,品貌出众,对爱情忠贞不渝。由于张音同情她的遭遇,关心她的生活,珍视她的技艺,尊重她的人格,通便视张音为知己、知音,与他结为伉俪。张音死后,她矢志不嫁,在燕子楼中度过了孤独、凄凉的后半生。”原来,这小小的燕子楼背后,还藏着这么深的含义啊。“燕子楼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与关盼盼终于爱情的寂寞身世有关外,也与历代武术文人以燕子楼为题材吟诗填词、度曲作文有关。唐宋有吟咏燕子楼的诗词名篇,元代有《燕子楼》杂剧,明代《警世通言》和清代《聊斋志异》等小说中都曾提及燕子楼本事,《红楼梦》里林黛玉《柳絮》词中有“香残燕子楼”的诗句。最早将燕子楼与关盼盼入试的是唐代著名使人张仲素与白居易的一组唱和诗《燕子楼》。贞元二十年(804年)白居易在校书郎任上,春天自长安东游徐、泗,受到了武宁军节度使张音的盛情款待,宴席间关盼盼的才貌举止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据以曾赠诗赞誉她“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尔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役,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资料源自百度百科)燕子楼的故事被众人传唱,这也是徐州文化的魅力所在。
4.最终讨论,深刻学习
在实地考察结束后,小组成员再一次进行了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次实地考察,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了这座我们居住了十几年的城市,大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也印证了我们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讨论徐州拥有众多名人足迹的原因,发现徐州的独特之处。”同时,同学们也学习到了历史学习的经验——实地考察,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实地考察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