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透镜光栅立体隐形显示与裸眼3D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 材料科学:柱透镜光栅立体隐形显示与裸眼3D |
编号: |
||
活动时间:2024年2月 |
第 1 次 |
活动地点:线上 |
|
指导教师:张美琳 |
班级:高一八班 |
||
参加活动成员: 王奇琦,黄绎禾(七班)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1.探究柱透镜光栅的原理及其他用处 2.探究学习如何增强裸眼3D的效果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 1、文献研究法2、观察研究法3、试验研究法4、案例分析法5、因果追溯法6、多维分析法 3)过程: 研究内容 一.柱透镜光栅的隐身 首先,通过观察柱透镜单元光的传输性,得出凸透镜下光的折射路径,然后,通过实践、实验得出,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时,柱透镜所呈现的实像在水平方向倒立缩小,在竖直方向上不变. 再次,引出新材料-柱透镜光栅。它由许多微小的凸透镜组成.它们将把物体反射的光折射出去,如图表中间一栏示意图,沙发上的人被压缩成无数细条,而沙发足够长,且左右对称,虽变细却仍连成沙发。实践在白纸上画一个"十"字,用光栅板在距纸面10cm处观察,旋转90度,总结发现,线与光栅板平行时消失,垂直时停留. 二、由此引申,柱透镜除做"隐身材料"外,还可以产生裸眼3D的效果.裸眼3D,是指不借助偏光眼镜等外部工具,实现立体视觉的技术的统称:原理:如图,由于透镜单元的折射作用,观察者的单眼只能看到显示屏上的一列像素,如左眼只能看到奇像素列,而看不到偶像素列,同样,右眼只能看到偶像素列,而看不到奇像素列.这样一来,分别由奇偶像素列组成的两幅图像就成了具有水平视差的立体图像对,通过大脑的融合作用,最终形成一幅具有深度感的立体图。 时间安排 线上组织活动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和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结论 (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相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时,柱透镜所呈现的实像在水平方向倒立缩小,在竖直方向上不变 (2)光线与光栅版平行时消失,与光栅版垂直时停留(垂直,足够长) (3)裸眼3D:通过柱状透镜式技术,由于人类双眼呈横向排列,且两眼间有6cm左右间距,产生叫做视差的细微差异,通过大脑处理产生立体感觉 解决的问题: 1.探究学习柱透镜光栅的原理及其他用处 2.探究学习裸眼3D的原理以及如何增强效果
记录者: 王奇琦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