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作品中的心境变化
课题组成员: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职务 |
学号 |
刘清雅 |
女 |
高一(6)班 |
组长 |
0620 |
蒋星悦 |
女 |
高一(6)班 |
组员 |
0611 |
曹欣妍 |
女 |
高一(6)班 |
组员 |
0602 |
杨雨澄 |
女 |
高一(6)班 |
组员 |
0647 |
付士纯 |
女 |
高一(6)班 |
组员 |
0606 |
李睿灏 |
男 |
高一(6)班 |
组员 |
0617 |
孟镇泽 |
男 |
高一(6)班 |
组员 |
0626 |
耿梓硕 |
男 |
高一(6)班 |
组员 |
0607 |
汤钧尧 |
男 |
高一(6)班 |
组员 |
0634 |
闫力攀 |
男 |
高一(6)班 |
组员 |
0644 |
课 题 研 究 的 目 的 及 主 要 内 容 |
目的:结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及文学作品,探究史铁生的心境变化在文学中的体现,更深入地了解史铁生,从他的文字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内容:研究史铁生每部作品的背景,结合他的经历体会他的心境,将其心境随时间和经历的变化以更清晰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好地体会史铁生与自己和命运的一次次抗争,感受他灵魂的色彩。 |
研 究 假 设 |
史铁生特殊的经历决定了他的心境会有很大的变化,但他被爱着,应该是在反复的挣扎过后,在爱中长出血肉,坚定地向上生长。 |
研 究 方 法 |
书籍阅读,资料搜索,参考有关人员讲述,小组讨论,整理成果,撰写报告 |
研 究 步 骤 (各 阶 段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时 间 安 排) |
7月初:搜集史铁生的作品,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整理好,小组成员进行阅读。 7月中上旬:小组成员就自己的阅读感受,分别初步整理出自己的理解思路。 7月中旬:经组织的讨论活动后,得出最合理的看法,并进行整理。 7月中下旬:共同协作完成研究报告。 |
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以生命书写生命
李睿灏 付士纯 杨雨澄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史铁生无疑是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他的生命历程与文学创作,如同一曲悲壮而美丽的交响乐,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自小聪慧,文理兼修。然而,在他风华正茂的21岁,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病双腿瘫痪。生活的巨变使他曾一度陷入绝望,他是在自己活得最狂妄的年龄忽而让他残废了双腿,他也质疑过自己活着的必要性,也曾想到用死的方式来抗议这场命运的冤案,在生命的边缘苦苦挣扎十年,一个人静静在地毯中冥想苦思,想自己的出生,想一个人该怎样活,他终于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这是一个活多久就要想多久终会到来的节日。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将人生的苦难化作创作的源泉。
自1978年初登文坛,史铁生就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文风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困境,更是对普遍性生存问题的深刻探讨。他认为,写作不只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深度。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史铁生不断探索和突破,他的创作风格也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逐渐转变为对自我心魂的追问。他将文学分为纯文学、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更看重纯文学,坚持纯文学之路。他以人本的困境为写作的起点,力图“为生存寻找更美的理由”,这种写作态度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除了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史铁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他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用自己的生命力量照亮了他人。正如他所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曾几何时,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生命究竟有何意义?——一个坐着轮椅的身影与那宁静而深邃的地坛浮现在我脑中。于是他写道:‘‘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我总能从那些平和安静的文字中读出让我感动,让我心暖的成分,我看到的是一个真真切切对生命有深切体会的人,尽管身残,却没有放弃生活,他看到的是他现在所拥有的,而不是他已经失去而无法挽回的。因为知道生命的可贵,所以他才十分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尽管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心事在心里安家落户,他却始终保持着舒爽的心态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尽管身残,他的思想却十分的丰满,他笔耕不辍,用笔抒写着自己对生命的大彻大悟,引领着我重新审视生活,感悟生命高贵。面对生活给予他的意外和痛楚,他用乐观微笑做了漂亮的应答,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彰显了他灵魂的高贵,一个我难以企及的高度。
史铁生的一生,是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和探索。他的作品,是他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华章,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他的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韧和乐观。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史铁生的精神和作品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用麻木的双眼望着生活,而史铁生用的是——生命。
三、课题研究结果:
结合史铁生每部作品的背景以及他的经历,经过小组讨论,我们总结出史铁生有以下心境转变:
21岁之前:活泼开朗 积极向上
双腿残疾后:阴郁晦暗 暴躁易怒
母亲去世:迷茫无措
找到写作之路后:逐渐平复 重见光明
最后的他:处事淡然 对万物都抱着赞美与崇敬之心
史铁生与命运的一次次抗争,终于使他的灵魂不再局限于这一方天地。
四、参考的主要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病隙碎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