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恩师 | 张雪梅:苦心耕耘育桃李 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徐州一中工作了二十八年的高级教师张雪梅老师堪称执着在教育事业最前线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力求在细小甚微的事情上做到完美。正是她对工作的执着和认真使学生信服、家长感动、受到同事、领导的好评。并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多次得到各级政府机构的奖励。1993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4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参加“徐州市教师师德优秀报告团”先后在徐州市及六县进行巡回报告。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岗位女明星”。2001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2008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受到市教育局嘉奖,并立三等功一次。
近十年来更是默默无闻地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任劳任怨,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充分发挥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年被评为金牌班主任,带领了一大批的年轻教师,为徐州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雪梅老师1990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分配到徐州一中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在学生眼里她是个严格的老师,但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到她的关心和呵护,无时无刻不为她的敬业执着感染着,无时无刻不在她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她就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1993年,产假刚刚结束的她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勇于承担责任,担任了年级里的一个问题班级,她不顾刚刚一岁的女儿,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在学校耐心帮助每一个落后的学生,下班后,到各家家访,了解孩子的全面的情况。在她的忘我的工作精神的感动下,孩子们进步很大,班风学风成为年级的先进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考中,以年级最优秀的班级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张老师从此在班主任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十几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踏实做好每一届的班级管理工作。
2011年在进入高三的关键时刻,身体一向不是太好的张老师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再次承担了高三的班主任。她一如既往地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到班主任的工作中。在所有人的眼里,张老师就是一位永远不会在工作中打折扣的“拼命三郎”。在她的每次精心打造下,她带的班级总是优秀的,她的学生都是出色的,学校布置的任何工作她都力求完美地完成。她正是用对自己班级工作的投入和精细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和责任心。在接班后的第一次的班会上,张老师曾深情地告诉大家:是缘分让大家走到了一起,不要忘记时刻对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说“我爱你”。这三个字给同学带来的是温暖,给老师传递的是鼓励和信任,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老师的爱,在你成功的时候,老师为你默默地祝福,当你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老师会用双手支撑着你,你一定不会倒下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张老师每天早上7点左右便到教室,督促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后,她会认真观察学生们是否处在最佳的精神状态,她会轻轻地提醒学生们根据天气的变化注意身体,她会在教室里捡起地面上的废纸,她会拿起卫生工具亲自整理没有打扫彻底的教室和卫生区,她一定不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她经常亲自跟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她用自己的钱买来装饰教室的壁纸和图片,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把教室布置成温暖和谐的家。在张老师的感染下,同学们开始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张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影响着学生,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大家都为班级出力。在刚刚接班后的第一个月的评比中,她的班级获得了所有评比的优胜红旗,并在校运动会的广播操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校艺术节的歌咏比赛中,她与同学们同台演唱,获得了特等奖。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里,所带的班级就成为一个优秀的和谐的集体。
“播种良好的行为,将会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良好的习惯,将会收获良好的性格;播种良好的性格,将会收获良好的命运。”在张老师的管理理念里永远是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高三(13)班实行了“值日班主任”制度。每位同学都来当一天班主任跟老师一起参与管理班级。每天早上,张老师会先跟值日的“班主任”交谈,从学习到思想,从班级管理到人生的理念。“班主任”负责检查班级常规的同时还有权决定和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在执行“值日班主任”制度的过程中,张老师会及时发现班级常规管理以及孩子们各方面的问题,最宝贵的是在“值日班主任”记录中有一个“班主任日记”的版块,学生每天记录下自己当班主任的体会和感想,每天早上,张老师会认真地阅读每位同学的日记,并一一做出交流的评语。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和老师之间加强了在各个方面,各种问题的交流,老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学生更加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艰难,同时,同学们也体会到班委会同学管理班级的不容易。鹿琦同学曾写道:“在班主任的位置上,我更容易理解老师和班委们的辛酸了,知道了当有同学晚读时不读书,自习课交头接耳,管理员们有多难。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至少从我自身来说,我以后晚读和自习的时候一定安安静静,让班委们放心!”刘嘉慧同学感慨道:“之前我一直觉得为什么一定要值日班长管来管去呢?为什么非得所有的人都必须按同一个命令做事呢?之前我以为那是限制个人的自由........今天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些不以为然的举动会给集体中的其他人带来多大的影响,也明白了值日班长们的无奈与痛苦,以后我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啦........”张老师在看完之后写道:“自由”是相对的,在任何时候人都不可能事绝对的自由的,当人在追求高尚的境界时,那是绝对不自由的。学会约束自己,就学会了战胜自己,会很累,但是会很充实!在每一个批语的背后都包含着张老师的良苦用心,她一定会把握住学生思想中惰性的东西,消极的东西,利用最阳光的思想,最阳光的语言去打动每位同学。让学生当家,让真理做主是张老师管理班级的基本理念。进过短短一个月的交流,班级里的男同学在原来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习惯盛行的局面有了根本的好转。邹冀同学用自己的笔切实地记录下这些变化:当我走进班级的时候,弥漫的是温暖与温馨,还有归属感,我明白了我得为它做些什么........在日记中也有同学跟老师进行了各种话题的辩论,相当一些同学认为在班级的管理中不能成为犀利之人,以自己的中庸之道处事甚是骄傲,因此,不用得罪同学,不愿负起责任,混沌为佳。张老师在发现这样现象之后,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组织讨论了“中庸之道”。她说道: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其表现在理性与情感的合一,即为了追求至诚、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需要对情感加以约束和限制,这种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是中庸思想的精华。而不是同学们所认为的那种老好人的做法。在交流中,张老师又在不知不觉中让真理把握住方向,让班级的航船不偏离航线,让同学们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在不断的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中,张老师不断积累经验,让班主任工作不断升华。她自己编辑了一本“高三之路”,每天让学生记录总结学习和心理的历程,每周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每一句鼓励都倾注了她所有的爱,在高考之前的毕业季,每个孩子都得到张老师的祝福,当孩子们和家长读着高三之路上的临别赠言,无不感动无比。张老师就是这样用她的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用她宽广的胸怀呵护着每个孩子的成长。
张雪梅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孩子。她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讨中掌握知识。同学们都说,上张老师的课永远不会有困倦的感觉,忙碌着但是很充实。她所带班级无不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18届高考中,高三四班取得了完成指标百分之一百二十多的好成绩。
2013年,已经担任了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张老师迎来了她生命中最寒冬的一年,多年身体虚弱的妈妈查出得了胰腺癌,在妈妈生命的最后阶段,张老师白天忙着学校的工作,晚上去医院照顾病危的妈妈,短短的一个月,她像变了一个人,又黑又瘦,但她任然坚毅地支撑着整个班级,从没有影响到学校的工作,直到把妈妈送走。在巨大的悲痛中,她任然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不幸接踵而来,她自己也被发现了不好的疾病,需要立即手术。而就在手术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她又如期地站在讲台上,站在家长会的讲台上,用虚弱的声音认真分析了孩子们的成绩和假期的要求,使在场的家长无不感动。2014年的暑假,父亲又突然离世使张老师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各种打击让她在泪水和痛苦中坚强地站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去。
2015年,又一届新生走进一中的校园,在她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作风的引领下,高一(12)班从一个入学成绩各科几乎都是年级的倒数第一,一本上线人数只有十几个人的基础上,进过一年的努力获得年级的历次“班风学风的先进集体”,“常规管理先进集体”校各种活动的一等奖,“卫生红旗班”,“集队红旗班”。更可喜的是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高一(12)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各科均分名列前茅,三科总分增幅一跃为年级的第二名,预测一本上线人数年级第一名,增幅为200%,所有的孩子和家长欢欣鼓舞,家长们深情地说:孩子们交给张老师,我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