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徐州汉文化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对于徐州汉文化及其历史的研究 |
编号: |
||
活动时间:1月28日—1月30日 |
第1次 |
活动地点:徐州汉文化博物馆,楚王陵景区 |
|
指导教师:经雅梦 |
班级:高二(6)班 |
||
参加活动成员: 组内: 翟明君,舒艺霏,王子烨,胡一凡,竺思妤,孙嘉羽。 组外:无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对于汉文化了解少,对于汉文化发展历史认识不清的问题。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实地测量。 3)过程:我们参观了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的陈列楼共有八个展厅,一楼通过运用现代陈列展示手段,展览徐州出土古代兵器文物,再现古彭大地古代战争画卷,全面反映徐州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二楼陈列新出土的汉代玉器,拥有金、银、铜缕玉衣,在全国独一无二。参观了“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金戈铁马”“俑秀凝华”“邓永清收藏书画展”等基本陈列。观察了绕襟衣陶舞俑的舞姿。陶舞俑身着绕襟深衣,顶发中分,于脑后挽成发髻,眉目清秀,身姿娇柔,身体随着舞步的变化呈现出“S”形。双臂上举,左、右上臂前后各刻有一“五”字,长长的衣袖从空中向身后飘下,动感十足。这类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从舞俑造型看,跳的应是当时盛行的长袖折腰楚舞。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和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徐州地区发现的魏晋南北朝陶俑,在继承前代陶塑工艺精华的基础上,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兼具南朝秀美与北朝粗犷之特点,尤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文吏俑面目祥和,身材修长,宽衣博带,体现出秀骨清相、温雅俊逸的魏晋风度;胡人俑深目高鼻、短衣长裤,与中原传统服饰装扮迥异;动物陶俑写实逼真,姿态各异。徐州,目前所藏汉画像石稳居全国前列。它们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这次发现徐州汉文化还应加强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文化创新等方式宣传汉文化,利于提高徐州汉文化知名度。 记录者: 翟明君 |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