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高一(19)王若兰等《探究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最大限度的减小空气阻力》
[日期:2018-05-22] 来源:
作者:
研究性学习论文
——怎样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最大限度的减小空气阻力
我们通过多次自己设计的实验,研究出了大体的关系,并通过多次的尝试实验,发现了多种定性定量测量空气阻力的方法。最终的汽车设计也体现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即利用流线型减小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虽然我们最终得出的并不是科学界最高端先进的结果,只是生活中的应用,但是实验过程中所学习到的方法,如转化法,放大实验效果法,是之前所没有的体验。特别是实验中从想到使用风洞测量空气阻力,到真正按照设想制作风洞,中间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比如橡皮泥太重,风的效果不明显,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使橡皮泥立在“风洞”里,但最终都通过尝试,甚至运用家庭生活中的技巧解决了。这些实验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最终的设计,这些经验与方法更有价值。
在最后几次实验中,我们得出结论;对于质量与体积一定的物体,受风面积越大,其所受空气阻力越大;曲率半径越大,其所受空气阻力越大;棱角越多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
于是,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以流线型作为基本框架,再采用从网上搜集来的资料,加装分流板,并使车的总体趋势前低后高,使之所受空气阻力减小。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卡车的车头受风面积很大,而小轿车则小很多。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尽量减少方形和带有棱角的形状,使之能在气流中平稳运行。
以下为我们从网上得来的资料:
- 附件【5 20180421233821.pdf】
- 附件【4 IMG_3836.pdf】
- 附件【3 IMG_3831.pdf】
上一条:高一17VR技术的前景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