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9)王若兰等《探究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最大限度的减小空气阻力》
徐州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题目: 探究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最大限度的减小空气阻力 |
编号: |
||||
课题组成员 |
组长:王若兰 |
组员:李柏雅,孙逸凝,梁钰姗 |
|||
指导教师:黄来清 |
报告执笔人: 王若兰 |
完成时间:4.20 |
|||
主导课程:流体力学 |
相关课程:空气动力学,仿生学 |
||||
(一)书面材料 |
|||||
课题成果: 1) 预期的成果: 通过实验得出物体形状与空气阻力大小的关系,从而运用到汽车外形设计中。
2) 课题实际取得的成果: 我们通过多次自己设计的实验,研究出了大体的关系,并通过多次的尝试实验,发现了多种定性定量测量空气阻力的方法。最终的汽车设计也体现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即利用流线型减小汽车受到的空气阻力。虽然我们最终得出的并不是科学界最高端先进的结果,只是生活中的应用,但是实验过程中所学习到的方法,如转化法,放大实验效果法,是之前所没有的体验。特别是实验中从想到使用风洞测量空气阻力,到真正按照设想制作风洞,中间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比如橡皮泥太重,风的效果不明显,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使橡皮泥立在“风洞”里,但最终都通过尝试,甚至运用家庭生活中的技巧解决了。这些实验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最终的设计,这些经验与方法更有价值。
|
|||||
参考书目及资料: 百度文库“空气阻力” COMSOL建模系统
|
|||||
附录材料(要求提交原始记录)包括: 活动记录表(6 )份 访谈表(0 )份 实验记录(5 )份 调查表(1 )份 测量数据记录(6 )份 |
|||||
(二)实物材料,如制作的图片,模型,照片,事物样本,音像资料等 编号:001 名称:风洞的设计图 制作者:王若兰 内容: 风洞的多次图稿 功能:展示风洞的建造过程 编号:002 名称:小组活动照片 制作者:李柏雅 内容:小组合作查阅资料 功能: 展示小组的合作场景 编号:003 名称:单摆的照片 制作者:王若兰 内容:橡皮泥制作的不同形状的单摆 功能:展示第1,2此实验中使用的实验道具
|
|||||
(三)演示课题成果所需要的条件,要求(如特别需要,请说明):
|
|||||
徐州一中高一年级处
徐州一中研究性学习结题评价表
课 题 |
编号: |
||||||
课题组成员 |
组长: |
组员: |
|||||
指导教师: |
班级: |
||||||
评价内容 |
满分 |
得分 |
备注 |
||||
开题评价(20分) |
开题报告 |
10分 |
|
|
|||
计划制定 |
10分 |
|
|
||||
过程评价 (50分) |
态度 |
10分 |
|
|
|||
合作 |
20分 |
|
|
||||
调查访谈或实验记录 |
10分 |
|
|
||||
研究日记及体会 |
10分 |
|
|
||||
结题评价 (30分) |
形式: 1、文字 2、版式 3、文献 |
10分 |
|
|
|||
内容: 1、完整性 2、创新性 3、研究价值 4、展示效果 |
20分 |
|
|
||||
指导教师评语 : 签章: |
课题评审组意见: 签章: |
||||||
总分 |
|
||||||
徐州一中高一年级处
2018 年 月 日填
- 附件【5 20180421233821.pdf】
- 附件【4 IMG_3836.pdf】
- 附件【3 IMG_383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