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研究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学生的影响和启发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苏轼诗词研究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学生的影响和启发 |
编号: |
||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日 |
第 1 次 |
活动地点:教室 |
|
指导教师:刘芳 |
班级:高一(19)班 |
||
参加活动成员: 许瀚文、胡佳怡、高誉桐、张陆雯、丁品元、王天蔚蓝 组内: 许瀚文、胡佳怡、高誉桐、张陆雯、丁品元、王天蔚蓝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商议课题研究方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苏轼所处的社会背景、苏轼诗词思想及其发展变化、文学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当代学生的启发。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小组讨论、查阅资料。
3)过程: 由小组课题牵头人组织小组成员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讨论方式商议通过课题研究方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共同苏轼的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相关知识。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了采取苏轼纪念馆实地调研、文献调查等课题研究方案,并确定活动方案的时间表。
记录者: 许瀚文
|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苏轼诗词研究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学生的影响和启发 |
编号: |
||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0日 |
第 2次 |
活动地点:校园 |
|
指导教师:刘芳 |
班级:高一(19)班 |
||
参加活动成员: 许瀚文、胡佳怡、高誉桐、张陆雯、丁品元、王天蔚蓝 组内: 许瀚文、胡佳怡、高誉桐、张陆雯、丁品元、王天蔚蓝 组外: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在校园里讨论苏轼诗词思想及其发展变化、文学特点,说明苏轼诗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小组讨论。
3)过程: 由组长把组员分成两组,分头讨论、整理苏轼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苏轼诗词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讨论和对材料搜集整理,成员掌握了搜集方法,同时通过结论证明了苏轼的诗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学生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本达到目的。
记录者: 许瀚文 |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
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课题题目:苏轼诗词研究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学生的影响和启发 |
编号: |
||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8日 |
第 3次 |
活动地点: 徐州小南湖苏轼纪念馆 |
|
指导教师:刘芳 |
班级:高一(19)班 |
||
参加活动成员:许瀚文、胡佳怡、高誉桐、张陆雯、丁品元、王天蔚蓝 组内: 许瀚文、胡佳怡、高誉桐、张陆雯、丁品元、王天蔚蓝 组外: |
|||
活动内容: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赴徐州小南湖苏轼纪念馆实地调研,由纪念馆导游为小组成员讲解苏轼的生平和诗词贡献。
2)形式(小组讨论、试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实地调研。
3)过程: 小组成员赴徐州小南湖苏轼纪念馆实地调研,导游老师图文并茂为小组成员讲解苏轼的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苏轼诗词思想及其发展变化、文学特点以及苏轼在徐州任知府期间的辉煌成绩和贡献。 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哪些问题、是否完成预定目标和计划、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苏轼的生平、所处的社会背景、苏轼诗词思想及其发展变化、文学特点。 实地调查让小组成员更深刻的认识到苏轼诗词对传统文化以及当代学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调研基本达到目的。 记录者: 许瀚文 |
|||
注:1、由课题组长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备追踪课题研究过程时使用。
2、本表一式三份,交由年级处、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存档。